建筑工程中钢结构检测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4期   作者:张国文1胡钢2周德林3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潮流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张国文1胡钢2周德林3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潮流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钢结构检测属于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基本要点,工程检测人员在测试钢结构的安全性与坚固度过程中,必须依靠专门检测技术手段。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结构检测
        引言
        由于钢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优异的硬度等特点,因此,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保证施工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性能,有必要深入探索钢结构检测技术,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钢结构特征
        钢材料对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在钢材料的强度等级与弹性模量较高,钢结构的承重力会大幅提高。钢结构自身构件结构的横截面积并不大,若钢材料整体重量不高,就可以应用在大跨度、高强度的建筑工程中。塑性与韧性是钢结构突出的表现特征,基于该特征,钢结构能够很好地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建筑的应用效果。另外,钢结构在拼装、制造方面也有良好的表现,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钢材料的应用特性。钢结构的密封性较好,焊接后钢结构的气密性与水密性表现较佳。钢结构的耐热性,即使在150℃的高温环境下仍可发挥性能,但周围温度达到300℃以上时,其性能会大幅降低。因此,需注意钢结构的应用环境,同时要根据建筑工程的防火等级选择钢材料,构建科学合理的钢结构体系,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防火等级。钢结构具有环保特征,应用钢结构可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同时可通过回收钢材料的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工程全面实施钢结构检测的必要性
        钢结构检测的基本含义为工程检测人员运用专门检测手段来判断钢结构的材料性能是否达到工程安全标准,对于钢结构质量进行准确的鉴定与判断。工程检测人员在测试钢结构的材料性能过程中,必须做到充分确保钢结构达到安全强度标准,运用专门检测仪器以及人工判断的方式得到钢结构的最终检测结论。钢结构检测环节关系到钢结构的材料质量安全,检测部门对于上述检测环节必须给予重视。建筑墙体内部的钢筋结构如果没有达到最基本的钢筋强度标准,那么将会造成钢筋性能存在某些缺陷,进而影响钢筋施工处理的最终效果。为此,检测人员针对容易产生钢筋处理缺陷的各个重点工程部位都要严格实施钢筋强度的测试,依靠专门的钢筋检测设施以及检测技术手段予以完成。检测人员针对钢筋建筑结构须展开全面的安全性能测试,对于钢筋韧性、钢筋抗弯性能与抗拉强度指标应当实施重点的检测。此外,针对绑扎钢筋及连接钢筋的设计环节必须保证其人身安全,在确保钢筋材料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钢筋结构的基础支撑,使之满足设计要求。近些年以来,检测单位已经能运用专门检测仪器来判断钢结构损伤,尤其是对于支撑建筑整体框架的重要钢结构部位而言。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检测人员须结合自身检测经验用肉眼观察的方式来判断钢结构损伤,同时结合专门检测仪器。为此,工程检测人员需要依靠智能分析软件给出的判断及保证运用建筑材料检测手段,结合检测规范、标准来为该工程作出检测技术结果。
        3建筑钢结构检测的具体技术运用要点
        3.1合理选择钢结构检测的技术手段
        工程技术人员在全面检测钢结构的环节中,首先必须选择最适合的结构检测技术。

相比于人工观察钢结构表层部位缺陷的检测方式而言,运用无损检测仪器来识别钢结构缺陷的做法可以达到更加准确的效果,还能节约检测操作时间。所以,检测技术人员一般会优先选择不会破坏钢材表层完整性的检测技术,避免在测试钢筋材料缺陷的过程中破坏钢筋完整程度。例如在进行优化磁粉检测手段的基础上,工程检测人员必须将磁粉均匀铺设在钢筋材料的表层部位,避免存在磁粉过度集中的情况。此外,涡流检测的技术也可确保检测钢结构的数据结论完整程度得到提高,防止某些潜在性的钢结构安全性能缺陷被忽视。检测人员对于钢结构的检测数据结论应当运用专门建模软件予以形成,全面结合建筑的基本安全功能以及钢结构的使用功能来完成建筑检测过程。目前,在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全面引进的背景下,工程检测人员能够运用模拟手段与自动化手段来控制钢结构检测过程,可以节约检测成本、缩短检测时间以及提升钢结构安全性的目标。然而实际上,检测技术人员仍然需要通过肉眼查看等方式来判断钢结构是否满足外观完整度的基本质量标准,督促工程建设企业及其相关负责人员严格保证钢结构质量,在此前提下增强对于工程采购环节以及工程施工环节的监管约束力度。
        3.2工程检测人员需要具备高素养
        工程检测人员对于钢结构必须实施详细与完整的检测处理过程,依靠自身的专业检测知识来进行判断。在此前提下,工程检测部门应当对检测业务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充分保证全体工程检测人员熟悉各种检测技术手段,从而做到正确运用以及合理选择钢结构的检测处理方式。工程检测人员在测试钢结构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保证认真的检测工作态度,不能敷衍检测操作过程。建筑钢结构的完整程度与安全性能将会给建筑整体性能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筑检测人员必须保持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完成结构检测过程。
        3.3结合信息化技术来判断钢结构缺陷
        信息化软件可以帮助工程检测人员准确分析钢结构缺陷,其中包含钢材夹渣缺陷、气孔缺陷与裂缝缺陷等。在当前的情况下,工程检测人员对于智能化的检测分析软件能够做到全面并加以利用,尤其是对于BIM工程建模软件等。智能化软件对于钢材缺陷部位能够进行直观的展示,避免工程检测人员消耗较长时间来查找钢结构缺陷。对于高层住宅的钢筋检测过程而言,BIM模型本身包含住宅工程量的软件分析数据,经过软件分析得到的工程量基础数据都可作为住宅建筑的重要设计参考。住宅建筑物的钢结构节点区域必须达到建筑安全性的住宅性能标准,确保长期使用情况下的建筑连接部位不会出现节点连接松动,保证住宅建筑的关键节点部位坚固性达标。住宅连接设计方案的合理选择必须依靠BIM技术,工程检测人员有必要按照建筑外观、建筑使用性能与建筑抗震性能的标准来使用BIM专业检测软件,检测钢筋缺陷的数据结果必须保证精确性,提供工程建设施工的准确检测结论。除此以外,工程施工人员对于建筑钢结构必须严格保证其安全性,正确运用钢结构的施工处理工艺。施工技术人员在切割钢筋的环节与过程中,至少应当限定于3mm左右的切割处理长度误差。如果超出了最大的切割施工处理误差限度,则必须重新进行切割钢筋的施工操作。经过全面的切割处理以后,必须保证钢筋材料直径、钢筋强度等级、钢筋长度与钢筋数目满足建筑施工标准,以确保达到钢筋建筑处理成本降低以及损耗钢筋比例减小的目标,同时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结束语
        建筑结构检测跟建筑安全稳定性有很大关系,同时也是了解其安全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建筑事业发展过程中扮演者关键性的角色。作为检测技术人员必须善于运用无损检测以及信息化检测手段,结合建筑结构的特性与功能来选择钢结构检测手段,严格保证检测结论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1]李耀东.建筑工程钢结构检测的技术运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5(9):50-51.
        [2]梁万昌.建筑钢结构工程及焊缝无损检测技术应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15(7):46-47.
        [3]晏涛.建筑工程钢结构检测的技术运用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26):17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