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东
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 430223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系统中也产生了大量的黑臭水体,其不仅对城市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也危害了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社会上生态环保观念的进步以及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提出,对城市黑臭水体进行有效治理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对城市系统中的黑臭水体进行治理是一项十分复杂且艰巨的任务,在治理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黑臭水体的产生,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同时积极运用多种先进的治理技术,才能实现对城市黑臭水体的综合治理。
关键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1.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
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城市水体默认为城市的河流,但是事实上城市水体一般是指与城市功能有着直接关系的水体,泛指流经城市的河段地下暗渠、湖泊景观以及喷泉等水体,这些水体与城市的环境密切相关,保护好这些水体对于城市发展的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至于城市水体污染、产生恶臭的原因就在于水体中藻类或者是有机营养物质含量太多,导致空气不能够流通,使得水中的生物大量死亡。长此以往,城市的水体的质量将会进一步恶化,这种状况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就已经存在了。当时我国过度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向河流之中大量排放污染物,使得水体水质严重下降,出现了季节性或全年性的黑臭现象。这种恶臭影响着城市的环境,还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解决城市水体问题迫在眉睫。
2.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
2.1物理修复治理
常见的物理修复技术有污染拦截、人工曝气、活水补充以及清淤疏浚等。污染拦截通过截留水体污染源来控制污染物质进入,目前主要是通过修建管网对进入水体的污水进行收集,集中处置达标后排放,以实现对污染源的控制,污染截留是其它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前提。人工曝气是根据黑臭水体缺氧的特点,通过曝气设备将氧气充入水体,人工曝气可迅速增加水体溶解氧,促进污染物质分解,快速改善黑臭水体水质。活水补充是将清洁水、污染负荷低的再生水引入黑臭水体,对污染物进行稀释,降低污染物浓度,对水体进行修复。清淤疏浚是将污染负荷较高的底泥迁出水体,以控制底泥向水体释放污染物,该方法通常用于底泥污染严重的水体治理。
2.2化学修复治理
化学修复技术是指向黑臭水体中投放药剂如:生石灰、双氧水、铝盐、铁氧等,药剂与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质消除或者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黑臭水体中污染物质,化学修复技术具有效率高的优点,能够快速地将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含量减低,实现短时间内对水体水质进行改善,但是化学修复具有修复成本高的缺点,比较适用于小型的封闭型水体治理。
2.3生物生态治理
生物修复技术是当今被公认的最有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相比化学法和物理法优势明显,单纯的物理法和化学法难以从本质上治理黑臭水体,达到长期治理的目的。生物修复技术是借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对污染物质进行降解、转化和净化,通过生物修复技术治理,能够使水体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具备自净能力,对黑臭水体从根本上和长远上进行治理。目前,常用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生物膜法、水生植物塘、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岛等。
生物膜法是将纤维和卵石等材料作为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载体,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水生植物塘是通过在污染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的方式对水体污染进行治理,利用植物的净化功能对黑臭水体进行修复;人工湿地是指人为构建湿地,采用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联合的方法治理水体污染;生态浮岛是以特殊高分子材料为载体构造人工浮岛,以水生植物为修复主体的修复技术,利用水生植物的水体净化功能对黑臭水体进行净化,水生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除吸收一部分污染物之外,根系也可以为微生物和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创造良好条件,目前,水生植物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常用的生态浮岛植物有芦苇、石菖蒲和水葫芦等。
2.4强化监督管理
在黑臭水体的治理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治理技术和治理措施,更要注重对黑臭水体治理的维护与管理,从而确保整个治理工程有序、高效进行;同时,也使已治理好的水体不至于再受污染,巩固已有的治理成果,保障治理水体的长治久清。
主要的监督管理措施包括:一是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与合作,齐抓共管,形成黑臭水体治理合力。二是完善监管机制,落实责任到人,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达标期限及治理效果;建立黑臭水体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公开制度,每半年向社会公布治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三是科学监测监控,建立健全环境物联网系统,鼓励综合利用卫星遥感监测、自动在线监测、自动视频监测、人工巡视监控、网络信息传媒等手段,构建水体监控预警系统。四是建立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实行水体环境的常态化养护,制定黑臭水体治理考核及评估办法,确保工程长效运行和水质改善效果。
3.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发展趋势
3.1探索更好的治理技术组合
各种技术都有其处理对象以及适用范围。不同的污染水体有其自身的特性及环境条件,系统、客观地分析各种技术的适用条件,结合黑臭水体的成因、水质特征,将各种治理技术组合,优选综合治理方案,以发挥治理技术的最佳利用价值。
3.2加强污染源控制技术
污染源控制是黑臭水体治理的前提,目前多采用管网建设来对点源污染进行控制,但周边农田、绿化乃至空气中的尘粒都会随雨水进入水体,对这些面源污染的控制目前还有待加强,未来需加强对面源污染的探测与控制。
3.3增强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过程中,还应进一步加大对提高城市水体系统自我净化能力技术的研究。虽然通过各种治理技术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取得治理的效果,然而只有城市水体具备良好的自净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城市水体的清洁。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水动力治理技术的研究,通过提高城市水体的水动力来有效防止污染物的聚集和扩散,这也将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3.4改良生物生态方法
生物生态治理方法效果显著,经济高效,能从根本上治理黑臭水体。但实际应用中也发现,微生物存在生长周期长,适应能力差,植物受天气和季节性影响大,对水体水质有较高要求等缺点,在实际治理中难以实现良好控制。因此对生物生态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提高微生物、植物的适应性,通过植物组合等降低对天气和季节的要求,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结 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去环境保护观念的淡薄,造成了城市水环境被严重污染,并成为了黑臭水体。城市黑臭水体的成因比较复杂,既有来自于外部的污染源,也存在内部污染的因素。在治理过程中要根据污染物来源的不同,以及黑臭水体类型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理技术和措施。同时要加强对黑臭水体治理问题的监督和管理,制定长效的治理机制,防止城市水体受到反复的污染,影响治理的效果。同时,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研究人员还要不断加强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对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能力,提高黑臭水体的治理效果,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碧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8(27):243.
[2]王秀峰.牡丹江市黑臭水体治理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6):34-36+106.
[3]李妙.浅谈城市黑臭水体体及其治理技术[J].轻工科技,2018,34(1):88-8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