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爱国
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101
摘要:质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功能日益多样,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关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建筑工程相比较一般性产品,具有施工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或工序出现问题,都容易为建筑工程埋下安全隐患,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实现建筑工程建设目标,还需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以保障项目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引言
建筑工程具备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大、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而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工程质量缺陷、工期延误、安全事故、成本失控等管理问题。为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发生,必须从人、机、料、法、环五大影响因素着手,构建起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
1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1.1人力因素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人,人是管理要素中惟一的信心与能力。运营困难也最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施工技术质量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管理工作包括对管理者的管理和对施工层施工人员的管理,对他们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详细考察。要做好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管理与控制,确保施工管理人员能制定出高质量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企业员工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管理意识,同时也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特别是在教育、培训等管理活动中,要不断保持和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必要时把施工项目的质量与员工的实际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确保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1.2材料因素
材料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按时保质完工。其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材料采购环节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使得材料采购成本增加、质量降低,或者利用以次充好的材料蒙混过关,易埋下工程质量隐患。②在材料进场验收环节,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不到位,经常出现漏检项目,只是对材料外观、型号、数量进行验收,而忽视了材料性能试验,可能会出现材料性能与设计要求不符的情况。③在材料保管环节,保管人员对材料未做好防雨、防潮、防盗等保护措施,出现部分材料变质,如水泥受潮、防水卷材空鼓等,导致材料失效。④在材料使用环节,施工方没有严格执行材料领用制度和余料回收利用制度,造成材料严重浪费,增加工程成本支出。此外,在材料领用过程中没有对材料质量进行复检,可能出现使用过期材料、变质材料的情况,影响工程质量。
1.3环境因素
建筑工程本身具有不可移动性、开放性和长延性,尤其容易受到外界的自然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如高温、暴雨、雨水、污染等,从而对建筑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必须结合场地环境的实际特点和设计需求,做好场地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如:在冰雹、雨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停止施工,在强风天气下做好各项工作,开展各种高空作业,避免因意外坠落造成的质量安全问题,营造良好的工作与人文环境,重视施工队伍内部文化结构,创造良好的施工项目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工程质量目标,提高工程建设效益,增加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生态效益。建筑工程管理提升对策
2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设项目数量大大增加。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利,一些建筑企业盲目加快项目的建设,但却忽视建设项目的管理,导致建设过程混乱,不仅严重影响了建筑质量,还大大增加了建筑成本。建筑企业缺乏管理观念还会严重阻碍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缺乏建筑工程管理人才。
由于缺乏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所以对建筑工程管理中优秀人力资源的开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实际工作、专业知识、现场响应、管理经验等方面都存在重大缺陷。
3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研究
3.1施工用料配比及验收管理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进行多次试验来分析出最为合理的用料配合比,将其作为基础再进行试验,确保混凝土灌注施工所需水泥、砂石以及水的用量。对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调整,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经过反复测验后,最终确定出经济合理的用料搭配方案。在配比过程中,应该根据施工要求以及比例要求来完成用料分配,这样可以避免混凝土的强度受到影响。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后,必须由采购人员、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共同验收,重点检查材料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工程要求。在验收合格后,上述人员要进行签字,做好材料验收入库记录。夜间进场材料要在次日白天进行验收,不允许收料员、仓库保管员擅自接收材料。比如,水泥材料运到现场后,要核对出厂质量证明,检查水泥的强度等级、品种、出厂日期等是否与相关材料标注信息相符。材料试验员要对水泥进行取样抽检,检查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3.2创新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要充分明确自己的职责,高度重视管理工作,并创建信息化工作平台,以贯彻落实制度指导思想。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意及时更新落后的管理观念,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同时,还应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通过管理制度督促员工严格执行上级意图,并积累实践经验,以促进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3环境保护
首先,对空气污染进行控制。对建筑周边的生产企业废气排放进行控制。另外,要对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的飘尘等也要严加管理,可以适当地浇水,防止扬尘升空,对环境造成污染。其次,定期对使用设备进行养护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机械设备在应用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最后,积极采用一些环保材料。根据我国环保材料的相关标准,选择最为合适的环保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还要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
3.4提升管理人员素养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有效提高每个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每个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随着项目管理水平的变化,管理人员的素养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建设效率。如果不能保证施工管理的有效性,就很难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因此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建筑企业要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使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建设过程的每个环节上有效实施管理体系的内容,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3.5健全质量监管体制
除上述介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要点外,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也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关键在于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为此,完善我国建筑业现有的质量管理机构,首先要明确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一方面要抓好重点监管,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的任何质量管理和控制环节,如材料的引进、采购等,都要实行全程监督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对基础沉降、墙体裂缝等质量通病进行有效控制,从而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具体的质控措施如下: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作业,做好施工监督与检查;针对质量通病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比如,为避免墙体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离析、开裂等现象,应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合理设计,并选择质量合格的原材料对混凝土进行制备,浇筑时要加强振捣,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养护。
结束语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需要系统、有效地应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和运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落实项目各参与方的质量责任,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的职能活动,能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保障工程质量。同时,对于企业持续发展,提升经济效益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伟伟.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20,11(12):120-121.
[2]季雅芬.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08):11.
[3]谢和清.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初探[J].中华建设,2020(03):58-59.
[4]张丽娜.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及方法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04):139-140.
[5]赵淑萍.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5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