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航 樊东伟
江西科技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0
摘要:绿色混凝土是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强度与耐久性良好,能够降低对于环境的不良影响,与生态系统相协调,满足当代及后代的发展需求,促进舒适宜居环境的打造。本文就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明确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应用情况,进一步探究其发展方向,旨在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建筑行业的绿色化发展。
关键词: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应用;发展
引言
新时期下公众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在社会可持续发展大环境下,建筑行业立足低碳环保战略出发,探寻绿色化发展方式,改进升级建筑原材料,以确保满足建筑工程项目需求,绿色混凝土材料的发展也就具备了优良的条件。为促进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就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进行具体探究。
1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基本特征
当前建筑领域内并未就绿色混凝土作出明确定义,但纵观绿色混凝土的特征可以发现,其能够与自然相协调,与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合。与传统混凝土对比可知,绿色混凝土的强度良好,耐久度更高,使用效率较高,实际能耗低,原料丰富。在建筑施工中对于绿色混凝土的运用,能够降低工业有害物质,促进资源循环再利用,当代及后代人类与科技的需求都得到满足。对于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的研究,可从能源发展角度出发,以节能降耗为发展目标,合理回收利用废弃材料,促进绿色混凝土材料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经济、生态与效益的协调发展。
就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来看,其具有环保特性,实用性较强,项目施工中混凝土优越性得以保证。在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能够保证施工质量水平,实际保质期也比较长。在工程项目中可对工业生产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在自然环境中的协调性良好,能够打造优良的建筑环境,实际安全性与舒适度更高。
2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应用
2.1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通过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使用价值的发挥,可节约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并进行重复利用,满足土壤条件,使得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工程建设领域内可发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优势,能够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现如今骨架政府相关部门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方面投入较多的精力,在绿色混凝土领域作出重要指导。在绿色混凝土技术方面的相关研究也逐步深化,这就为绿色混凝土性能的优化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创造了优良条件。
2.2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
基于废弃混凝土块、砖块、砂浆等骨料材料出发,以水泥砂浆为辅助进行搅拌,之后所形成的新的混凝土就是再生骨料混凝土。基于这一材料出发,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求,提高工业废物利用效率,传统工程管理理念也得以突破。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建筑物拆除操作,都难免会产生较多的废弃混凝土及相关试件,从性质上看属于建筑垃圾,对环境存在影响,若通过特殊化工艺对废料进行加工处理,能够促进再生混凝土的形成,通过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科学化应用,能够令建筑材料消耗得到有效节约,降低废料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助于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
2.3环保型混凝土的应用
就环保型混凝土来看,其透水凝析液有着较强的渗透性,是传统混凝土所无法比拟的。在社会生活中,渗透性凝析液等物质的应用较为常见,在街道、建筑、广场等建筑领域都有所体现,能够促进城市透水性的显著增强,有助于改善城市温湿度,促进大气环境质量的提升,因而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可科学应用环保型混凝土。
3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3.1超细高强水泥技术
所谓超细高强水泥,就是高标号水泥中的类型之一,水泥颗粒实际颗粒度低于10的类别占比达到90%以上。超细高强水泥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建筑施工质量的显著提升,优化建筑物使用性能,促进建筑结构强度的改善。当前建筑行业发展中,超细高强水泥相关研究有所不足,未来需要就设备类型进行扩大,以确保设备大型化发展要求得到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每吨所消耗电量达到200度,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节约能源消耗,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对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以绿色、高性能为发展方向
现如今环保问题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环保理念在各领域内得以渗透,为整个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助力。在建筑领域内,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以绿色化、高性能化为重要发展方向,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需要就熟料水泥用量加以科学控制,加大工业废渣用量,更具环保特性,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与绿色发展要求相符合。
3.3纳米掺加材料技术
就水泥材料的使用情况来看,若细度在88以上,静电问题得到有效防范,水泥对于水量的需求也明显减少,进而改善混凝土的综合使用性能。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水泥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辅助性材料,为改善水泥和易性与混合均匀性,应当保证水泥表面改性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在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发展过程中,可采用纳米掺加材料技术,这一操作过程中以掺加纳米材料方式为依托,可就速凝加以缓和,使得水泥吸水性能得到有效强化。为确保水泥表面改性效果得到改善,应对所掺入纳米级二氧化硅比例进行控制,一般在2%-3%之间,基于P15等级可促进混凝土抗渗标准的提升,即可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渗漏几率。在这一环节必须要对实际掺入量进行科学化控制,以保证混凝土抗渗性符合标准。在将定量纳米级二氧化硅掺入其中后,能够改善水泥流动性,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得到改善,这对于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纳米二氧化硅的合理化运用,可促进混凝土密实度的改善,流动性更好,后期混凝土运送也更加便捷。
结束语
绿色混凝土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对其进行科学开发和使用,能够促进混凝土使用性能的改善和使用寿命的延长,对于混凝土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筑行业发展新阶段,应当把握绿色混凝土的基本特征,结合工程实际加以正确使用,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能源消耗,促进生态系统稳定运行,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莹萍. 绿色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 现状及发展趋势[J].建材与装饰, 2017(27) : 143-144.
[2] 崔超. 绿色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应用 及发展[ J] . 建筑知识,2018(01) :96.
作者简介:聂航 19970619 男 本科 土木工程.
樊东伟、1998年12月23号、男、本科、土木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