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辉,黄文跳,邱梦霞
贺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贺州 542899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190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98例,对照组9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通过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在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的满意度83.67%高于对照组59.78%(χ2=10.452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极大地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引言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部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该疾病病死率已逐渐下降,经过有效治疗后部分患者会遗留肢体障碍,出现偏瘫,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于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成为护理人员除疾病抢救和治疗配合之外的重要任务。常规护理模式多滞留于经验护理层次,护理措施较为笼统,缺乏个性化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认知力,对减轻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该院诊治的190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8例,男48例,女50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59.13±7.12)岁。对照组92例,男43例,女49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60.12±7.4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众所周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都是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的直接因素,大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都会因为失去自理能力而产生负性情绪和消极心理,这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和疾病治疗是极为不利的。只有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与治疗,才有可能恢复肢体的行动能力。因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时,不仅要从身体和肢体的角度进行,还要为患者实施心理疏通,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帮助患者疏解心中的烦闷情绪和状态,克服不良情绪。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坚持锻炼与恢复。2)早期康复体位护理一般情况下,半卧位、坐位和患侧卧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常用体位。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以任何体位进行康复护理,都不可出现腕关节屈曲的问题,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拉扯,以免损伤患者的关节。据研究显示,合理的康复体位是控制护理成本的重要环节,也可改善因脑卒中而导致的肢体残疾。另外,合适的康复体位可以避免患者肌肉出现缩短问题。护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仰卧位,这是因为迷路反射或紧张性颈反射会导致患者出现异常反射活动,影响康复效果。患侧卧位可为患者带来压力性的刺激,是恢复机体的关键环节,可多用此体位进行康复护理。摆放良肢位时,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以免发生压疮或感染问题。3)(3)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具体如下。①鼓励家属参与到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护理过程中,指导患者下肢保持自然屈伸,将其移动至床边,躯干向患侧旋转,根据患者控制能力选择健侧手握物体进行摆动,提高坐姿平衡度。
②主动功能训练,即根据患者下肢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站立、步行或楼梯训练。采用床旁演示或视频播放等形式指导患者摆正肢体体位,使患者上肢肩胛骨向前、伸肘腕,辅助患者站立,下肢屈髋屈膝,对迈步动作进行分解。借助扶手及拐杖等缓慢行走,待患者掌握训练要领后在家人陪同下进行上下楼梯训练。③被动活动训练: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训练15min左右为宜,包括踝关节背屈、肩外展外旋、膝关节伸屈等,活动幅度由小及大,活动关节由大及小,遵循渐进、平稳的原则,每日2次。④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坐起坐立的平衡训练。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在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2.2满意度
对照组非常满意20例、满意35例、不满意37例,满意度为59.78%(55/92),观察组非常满意40例、满意42例、不满意16例,满意度为83.67%(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52,P<0.001)。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治愈难度较大的一种疾病,一些患者会合并偏瘫与功能缺失的表现,对患者的预后造成直接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4周内可快速恢复,发病12周内患者侧肢体功能能够有效康复,所以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状态下,及早对其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治愈效果。早期康复护理坚持以患者为核心,用康复医学作为理论依据,借助以人为本的健康宣教、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使患者的心理障碍充分消除,提高治疗信心,用良好的心态开展康复训练,使其治疗积极主动性显著提高,对神经与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借助规范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科学的饮食干预与细致的出院指导,可有效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进而充分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此外多数脑卒中偏瘫患者也会合并一定的睡眠障碍,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充分改善患者的睡眠习惯,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充分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综上所述,在合理的时机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注意在评估前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家属的配合,在医生、护理人员、家属和患者多方努力下共同进行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帮助患者疏解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护理。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但相关研究证明了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和价值,应结合实际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努力恢复患者的各项功能。医护人员应继续努力探究与实践,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建立更具有针对性具备人文关怀的康复体系。
参考文献
[1]吴诚洁.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9):116-118.
[2]谭明芳.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9):235-236.
[3]王文娟.61例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J].临床研究,2019,27(10):187-188.
[4]冉雪.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早期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8):84-85.
[5]赵永静.160例急性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8):105-106.
作者简介:
黄远辉(1990-),女,汉族,广西贺州人,护师,本科,从事护理工作。
黄文跳(1988-),女,汉族,广西贺州人,护师,本科,从事护理工作。
邱梦霞(1990-),女,汉族,广西贺州人,护师,本科,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