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 臧耀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臧耀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主体结构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是决定建筑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做好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能更好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以及经济效益。
        宿迁市新建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主体结构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是决定建筑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做好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能更好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以及经济效益。近些年来,建筑行业已经成为社会上的重点经济产业,在工程建设水平、管理水平以及质检技术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程度地改善,但对于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仍存在一些缺陷,如检测缺乏针对性、监管制度不健全等,这种情况应得到行业人员的充分重视,开发更科学的检测技术、检测方法来提高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实际效果,从而为建筑项目整体质量提供更可靠的保障。本文根据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解决措施展开深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有效对策
        引言
        由于人们在生活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的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开展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时,一定要非常严谨。与此同时,也要针对检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时出现的问题做出应对的手段,检测方法也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升级改进,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采用全面地、准确的、多样化的检测方法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一定要非常小心严谨,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保证了整个社会中的建筑主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接下来将简单说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具体检测方法,特别是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做出详尽的讲解。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现状分析
        1.1缺乏可靠的技术指导
        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效果是否良好,更多地取决于能否将检测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实践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针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其施工流程比较复杂,对质量的要求极为严苛,并且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主体结构出现质量问题。通过调查和分析以往的工作情况,发现一些质检单位会在发现问题之后勒令整改并提出批评,但并未提供给施工单位一个明确的整改思路和整改办法,导致工程整体建设效率大大降低,若调整方式不正确,极有可能会导致主体结构产生更大的动荡,引发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此外,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准也是决定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若质检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过关,对检测重点、检测流程以及检测手段等不能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把控,则难以保证检测工作的实际价值,对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地影响。
        1.2缺少健全的监管制度
        为确保主体结构的质量真正满足相关标准,做好检测环节的监管工作必不可少。影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影响因素来源于多个方面,如材料问题、施工技术问题、工艺问题、环境问题等等,根据检测对象选择最为合理的检测方式开展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检测流程的高效性、保证检测解结果的精准性。但现实工作往往不尽如人意,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管制度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确保施工管理规范开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当前很多建筑项目都缺乏一个健全的监管制度,不仅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极度低下,更增加了施工环节的安全隐患,导致主体结构施工以及质量检测工作的高效实施受到严重阻碍。此外,质量监管部门与施工部门之间缺乏及时为有效的沟通也是一项需要高度注意的问题,若两者在工作上没有达成一致,必然会对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造成一定危害。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
        2.1完善工作管理制度
        想要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激烈市场竞争形势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完善质量检测工作管理制度能发挥决定性作用,相关企业应将这项工作快速落实,为开展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对于工作制度、检测标准等的设计和制定,应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工作方式、检测技术等,及时更新有关制度上的内容,确保其能为实践工作提供便利,切实符合我国当前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推动质量检测工作顺利、规范的开展。此外,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基础,根据建筑行业当下的发展特征、检测工作情况以及技术建设水平,对相关要求予以相应的调整、补充和优化,为实践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2.2明确质量检测要点
        在正式实施质量检测工作之前,应根据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案、技术标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科学完善的质量检测方案,同时对施工单位进行交底,规划好检测重点、检测流程以及检测范围。在此基础上,应根据相关管理责任制度划分有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责任等,避免出现问题引发责任纠纷。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对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向予以明确掌握,如梁柱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梁板钢筋保护层的质量检测等,应将其规划到重点检测内容的范围之内,而钢筋间距、砂浆、板厚等的质量检测同样不容忽视。若经检测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应在第一时间与施工单位取得联系,督促施工人员立即整改,避免对工程后续建设造成影响。近些年来,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不断趋于复杂化,质量检测工作的难度也有所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对质量检测工作进行合理规划,根据建筑主体结构的功能、布局等划分检测工作的主次,有计划、有次序、有重点地开展实践工作。
        2.3加强检测技术建设
        通过加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技术建设,有利于提升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进而提升质量检测水平。基于此,企业应以技术创新为发展核心,引进新型的检测技术、检测设备等投入实践工作中,如楼板测厚仪、混凝土裂缝检测仪等等。对于新型检测设备的应用,应在使用之前对其外形、规格、性能、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真正符合实际要求。与此同时,应以最恰当的检测方法开展实践工作,保证质量检测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以抽样检测为例,在采用抽样检测法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的过程中,第一步应确定抽样的数量。选择施工质量较差的构件或负载效应较大的构件为参考,以此为依据确定最终的抽样数量。接下来,则需要设计样本容量,一般样本容量需要超出总数的11%以上,同时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出现检测无效的情况。
        结语
        随着如今二十一世纪现代社会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社会中建筑主体的存在影响着社会各个阶段的人民群众,其坚固性与安全性都时刻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稳定。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监督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工作也越来越显示出他们的重要性,无形中保护着社会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无形中也提高了社会中建筑物的质量和品位。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是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应明确检测重点、检测方向,并以科学化的检测路径开展实践工作,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波.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20(4):197+199.
        [2]王建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1):195~196.
        [3]马小霞.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及防治对策[J].中外企业家,2020(1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