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问题的认识萌芽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吴文慧
[导读]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进行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8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进行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问题的认识发展历程对于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农民问题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可以分为萌芽、形成、发展与成熟四个阶段。在关于农民问题的萌芽阶段,马克思主要是通过《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与《摩泽尔记者的辩护》,恩格斯主要是通过《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几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问题的认识萌芽对于如何吸引农民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即实现工农联盟的策略,为无产阶级解决农民问题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农民问题;农民;工农联盟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问题思想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指导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农民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问题的萌芽时期
        在1848年欧洲革命之前,马克思恩格斯的目光开始转向农民问题,这就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了农民问题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农民思想是偏向于简单化的,对于农民的革命性认识还不够充分。对于农民问题的关注使得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从纯政治理论走向了运用经济角度关注问题,开始关注现实中大多数人的生活,即农民的生活。马克思恩格斯从黑格尔唯心主义走向了唯物主义就与这一时期对于农民问题的关注不可分离。
        (一)马克思关于农民问题的萌芽发展
        马克思正是从林木盗窃法与关注摩泽尔河地区农民的悲惨境遇中,开始将研究的目光从纯政治的问题转向了现实的经济关系,并走向了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
        1、马克思发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的政治活动是其思想转向唯物主义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遇到了两个对其农民问题思想至关重要的事件——《关于林木盗窃发的辩论》与摩泽尔河沿岸农民面临的悲惨生活问题。其中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究其问题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与农业日渐落后的冲突以及私有的财产占有者对农民的剥削从而引起农民反抗的冲突问题。当时的德国资本主义利用资本迅速的发展自己的利益,大量的资本所有者不断的投资侵占土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民的土地不断的被剥削占有,直至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农民愈加贫困。还有另一现象就是在19世纪初期,农产品面临着销售困难的问题,农民获得的经济收入更加减少,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在面临这样艰难的生存境况下,大量的农民不断的进入拥有大量私有财产者的土地进行林木盗窃与违规狩猎。农民想要通过这样的活动引起普鲁士政府的关注,但是当局的普鲁士政府不但没有关注农民艰苦的生活境遇反而加大了对农民这两种行为的惩罚力度,这让大量生活困苦的农民感到更加的不满。在普鲁士的起诉案件中有六分之五的案件涉及到了林木问题,莱茵地区的这一现象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普鲁士政府宣判农民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承担民事责任,即农民还要为财产占有者赔偿经济损失,甚至有人提议可以由财产私有者独自决定对农民的处决。这一事件就是在明目张胆的侵犯农民的利益,为此,马克思第一次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运用法律的角度为农民进行辩护。马克思要求当局的普鲁士政府应该对农民的习惯权利进行保留,即人类可以拾捡自然界的产物。国家应该保护农民的基本权利,对这些拥有私有财产的资本家对农民的侵犯行为进行该有的制止。

“如果对任何侵犯财产的行为都不加区别、不作出比较具体的定义而一概以盗窃论处,那么,任何私有财产岂不都是盗窃吗?[1]马克思痛斥了那些为了维护私人利益而偏向财产占有者的省议会官员,“林木占有者的耳、目、手、足,为林木占有者的利益探听、窥视、估价、守护、逮捕和奔波。”[2]可以看出马克思并不是因为无产阶级而关注农民阶级,反而是从关注农民阶级而转向无产阶级。对农民问题的关注成为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的开端,正如马克思所说“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报报》的编辑……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3]
        2、马克思发表《摩泽尔记者的辩护》
        关于马克思对农民问题最初的关注还有一实践就是,马克思对于摩泽尔河沿岸农民的悲惨痛苦的生活的发声。《莱茵报》在1842年的12月10、12、14日发表了文章论述了摩泽尔河地区农民的悲惨境遇,并指出政府的不作为行为,这引起了当时政府的不满,认为这是在教唆农民进行反抗。马克思为驳斥莱茵省的总督写出了《摩泽尔记者的辩护》,这成为了马克思发表在《莱茵报》的最后一篇文章,但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鲜明的指出:正如不能认为摩泽尔河沿岸地区的贫困状况和国家管理机构无关,正如不能认为摩泽尔河沿岸地区位于国境之外一样。”马克思从关注摩泽尔河地区农民的悲惨境遇转向关注农民问题,进而转向历史唯物主义。
        (二)恩格斯关于农民问题的萌芽
        恩格斯发表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有一章是有关于农业无产阶级的重要论述。恩格斯指出农民已经不在像以前一样是拥有属于自己土地的所有者或者是佃农,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丢失了自己的土地或成为大佃农的佣人或成为机器生产的工人。可能起初他们的生活还过得去,但是随着机器生产的改进,工业生产已经无法吸收那么多的农民。“农业区成了慢性贫穷的发源地。”[4]在这本书中,恩格斯也谈到了狩猎盗猎的问题,他的观点与马克思的一致,普鲁士政府应该维护农民的习惯权利。但是恩格斯也说道:“农村的生活条件——住处分散、环境安定、职业固定,因而思想也就保守——对任何发展都很不利……。”[5]农民对于统治者的反抗还是停留在通过自己的犯法的行为来引起统治阶级的注意,妄想他们可以关注自己的利益。这时的农民还从未想过要通过自己的革命手段,推翻这些伤害自己利益的腐朽制度,为自己争得利益。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农民悲惨境遇的关注开始明白作为拥有权力的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现有的社会制度不是为了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民谋福利的,他只是为了少数资本家的利益,资本主义带来的只是农民的普遍贫穷。他们发现对现存制度进行小规模的修修补补而不伤其根本对于悲惨的社会现状是根本没有用的,需要做的是推翻现有的制度,这就开始涉及到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问题,而且他们的同盟军就是农民,实现的方式就是两者之间的联盟问题。这就成了为后来他们探讨究竟如何解决农民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奠定了基础与前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1995.24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5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