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建设中雨污分流的改造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赵凯舟 谢周龙
[导读] 摘要:城市合流管网分流改造工程通过工程措施,分系统收集雨污水,雨水排入下游河道,污水收集进污水厂处理后排放。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城市合流管网分流改造工程通过工程措施,分系统收集雨污水,雨水排入下游河道,污水收集进污水厂处理后排放。目前由于技术经济水平等限制因素,雨污分流改造仍面临不少实际困难,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工程实地情况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收集能力,使雨水和污水有序排放,提高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本文结合笔者项目工程实例,主要分析雨污分流改造的特点及技术措施,以期对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建设;雨污分流;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井;
        1、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国内外许多城市将面临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其中,城市水环境是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我国上世纪建设的排水系统多采用合流制管网,致使部分污水间断性排入河道导致水体污染。因而通过对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使雨水、污水分流进入不同排水系统能对城水环境保护有一定程度上的积极影响,从上游防止水质污染问题。
        2、雨污分流改造技术综述
        2.1、雨污分流改造思路
        雨污分流是指在城市排水系统中设置两套不同的排水系统,除初雨外的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收集,最终排入下游自然水体;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加压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通过一系列处理水质达标后排放或回用。我国各城市现阶段新建项目已多为分流制排水系统,故而工作重点应放在老城区合流制管网的改造,通过提升老城区污水管网的覆盖率,建立雨污分流排放系统,对现有管网系统混接、错接问题逐步摸排,做好管道清淤工作,提高管网的截污率,可对城市水体做到有效保护。
        2.2、雨污分流特点
        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将雨水从污水管道中分离,通过自然水体排出,提高了污水收集效率,防止因降雨使地面径流变大而导致污水溢流对河流以及地下水等造成污染,确保城市水环境健康。同时,经过分流后的雨水,可以作为景观用水直接排入城市的内河或湖泊当中;甚至通过城市的海绵设施补充地下水,优化城市雨水资源配置。同时,区别于合流制排水系统,分流排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量,降低运营成本,对城市污水进行更加合理、有效的工艺处理。
        现阶段已建合流制管网的分流改造工程也面临着一些难点。首先由于对于老城区的已建排水管网,由于道路窄且地下管线丰富,在管线定位及确认时难度较大,需要大量时间与经历来逐一摸排;此外,对老城区工程范围内的勘察施工都牵扯道路通行,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也是一大难点,容易影响工期;另外,即使某区域已实行雨污分流排水,若不加强监管,沿街商铺、居民的偷排、乱排、私搭、混搭现象还是有可能将生活污水排入雨水系统中,造成下游收纳水体的污染,这也将提高相关部门的维护管理成本。
        3、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常用措施
        3.1、新建管网采用分流制
        新建区域的排水工程从规划层面就要考虑到排水系统的合理性、实用性,从上游做到雨水污水分系统收集、分管道排放。从城镇用地规划上应当考虑排水工程的大方向,尽可能重力排放,将同一性质的工业企业适当集中,方便就近供排水,减少雨、污水管道的造价与运维成本。
        3.2、对已建合流制管道分流
        对于老城区已经采用合流制排水的系统,要对其加以改造,做到正本清源。通过对已有管道的清查,去除错接、破损的管段,废除原有的合流制排水管网。通过计算,核查现有管网的排水能力是否达到要求,未达到的可放大管径;按照片区的地形地貌新建雨水管道,使其尽量按重力流排放接入主干管或受纳水体。将可以利用的现有管段进行清淤,接入正确的雨、污水管网;作为设计人员应当考虑已建管道的重复利用,将原有的雨污水管道通过清淤、修复等技术手段加以改造,以便作为排水管网加以利用,有效减少管网总投资;同时也能减少开挖施工对周边交通产生的不利影响。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管网系统的维护和检查工作,对偷排、错排等行为加以管制;对破损、淤积管段及时清淤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3、管网末端截流
        我国城市老城区多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由于老城区街道窄、人口稠密,没有多余位置增设管线并且施工难度较大,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末端截流的方法改造。截留井顾名思义,即在合流制排水管网的末端设置井,将污水截流,防止合流污水直接排入受纳水体。截留井的作用是在旱季时将合流污水全部截流,通过新建污水管网排至附近污水处理厂或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雨季时由于来水流量增大,污染物浓度被稀释,故可溢流排至下游河道,通过在截流井的溢流,超越污水厂直接排入河道,和合流直排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对自然水体的污染。不过这种截流的办法也不能完全消减污水COD、BOD、总氮对河流的污染,所以对有条件的地区还是推荐做到雨污两套系统,分流排放。
        4、株洲市某支渠截污工程实例
        4.1、项目概况
        某支渠流域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排水体制为合流制,主要污染源为临港周边散户排放的生活污水。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黑臭水体污染分级标准,果园支渠被水体被认定为轻度黑臭水体,急需加以整改,提升周边居民生活环境。
        4.2、项目现状
        片区现状为直排式和合流式并存,合流污水直排支渠将造成水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测量资料和现场踏勘摸底情况,初步明确了此支渠沿线主要污染源的分布情况,主要为生活污水。果园路片区排口共28个,其中雨水排口7个、污水排口11个、合流水排口10个。
        4.3、设计思路
        本设计总体思路保留利用现状道路及南侧现状雨、污水系统,新建污水干管截流渠道沿线直排污水及合流水,干管敷设在现状道路下,由东向西接入现状污水干管,进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本工程新建污水主干管总长1932m,其中管径为d1000的434m,管径为d1200的1498m,采用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污水管道从东环线东辅道开始,由东往西,接入现状污水干管,往污水处理厂。针对沿线散户污水截流,本工程新建球墨铸铁污水管道,管径为DN300,沿散户外墙敷设,收集散户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服饰大道新建污水管。如下图所示:
 
        图一:某支渠截污工程总平面图
        4.4、预期效果
        本项目控源截污工程主要针对目前沿港两侧污水、雨污合流水、雨水收集设施缺失,排口直排河渠的现状,实现旱季污水100%截排以及雨季初期雨水截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入河。
        5、结束语
        我国城市旧城区排水管网建设年代较为久远,排水体制受当时的经济技术及排水理念等因素影响多采用合流制排水。合流制排水不仅致使污水直接排入受纳水体产生黑臭,而且在雨季增大了污水处理厂进水流量,降低处理效率。故而新建片区都应将雨、污水分系统收集排放;在不具备分建排水系统的区域可在末端截流,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河道的污染。另外,局部雨污水管道错接、混接而导致受纳水体水质下降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这需要相关人员在分流管网建成后加强对其监管与运维,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敏.关于城市建设中雨污分流的改造的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9):84.
        [2]黄奕亮.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07):60.
        [3]李欣琪.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探讨[J].江西建材,2016(22):35.
        [4]张良.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技术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4):243-244.
        [5]孟毅.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技术探究[J].居舍,2020(15):55.
        [6]何伟雄.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技术探讨[J].低碳世界,2018(05):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