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化工部 天津 300270
摘要:近几年我国在进行油气回收方面的技能研发以及应用过程还相对较为落后,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油气资源存在非常严重的浪费等情况,同时给我国的自然环境也带来了不小的污染。基于此,以下对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油品储运;油气回收;回收技术;运用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石油等能源消耗急剧增加,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系列环保法规的颁布并实施,对油气回收的要求越来越严,油气回收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急需提高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水平,通过对现有的油气回收专利技术进行分析,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现有油气回收技术水平,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1抽气技术工艺及原理
目前,我国炼化企业在油品储罐顶部均配备了呼吸阀和阻火阀,可自行调节呼吸阀的真空度和压力值,当储罐进油时,随着罐内液位的不断上升,储罐上方的油气空间不断减小,挥发气被压缩,当储罐挥发气正压力高于呼吸阀启动压力,则挥发气从呼吸阀溢出;同理,当储罐卸油时,随着罐内液位的不断下降,油气空间不断增大,压力降低,当压力达到呼吸阀的真空度时,呼吸阀打开,吸入新鲜空气与罐内气体混合形成新的平衡状态。呼吸阀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原油储罐的运行安全,但大量的油品蒸汽散发在大气中,形成严重的污染环境,并构成潜在的火灾危险,威胁岗位人员安全。抽气技术主要是将原油储罐中挥发出的轻烃成分进行收集、压缩,再送到天然气站处理或燃气加热炉,以达到节约能源,防止空气污染,实现原油密闭集输的目的。
2我国的油气回收技术现状
对于油气储运过程中的蒸发损失量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蒸发损失量可以占据油气总质量的0.3%左右,并且损失量在煤油以及汽油等轻质油品方面会有所提升,这对于油气资源紧张的我国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为此,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国开始陆续对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加以研究,以便在提升油气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油气蒸发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并且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方面,同样也对油气资源的回收效果加以约束。目前,尽管我国在油气储运中的油气回收技术研究颇见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多急需改进的地方。其中,冷凝发、吸收法、吸附法以及膜分离法是我国常用的油气回收手段,并且已经将危险性高以及污染性大的传统直接焚烧法淘汰掉。此外,为了继续加大油气回收效率,我国仍在不断在加大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以便在将来取得更好的回收效果。
3在油气储运中运用油气回收技术的必要性
一是收发油油气储运过程中,收发油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较大的呼吸损耗,主要原因在于,进行收发油的过程中,油罐装油的时候、储油罐输油的瞬间,均会导致罐内压力出现上升,在压力作用下,油罐内的油气被迫向外逸出,从而造成呼吸损耗。因为收发油的耗时较大、过程相对来说较长,因此,在整个收发油过程中呼吸损耗较为严重,油气的排放量相对来说较大,为尽可能地降低油气资源的浪费,缓解能源短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必须针对收发油的具体情况,有效应用合适的油气回收技术,回收利用收发油过程中损失的油气。二是卸油在通常情况下,油气库中的石油、天然气产品主要采取火车运输方式,在进行卸油的时候,石油、天然气处于负压状态,这样的情况下,油气排放量较为集中,且相对较少。但若是以规定标准进行计算,在卸车过程中油气的排放量就大大超过了额定标准,将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难度相对来说较大。面对这样的问题,若是采取优化改造火车槽罐的方法,施工量非常大,因此最为可行的办法就是应用油气回收技术。
三是储油由于受到浓度条件变化、温度变化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储油过程中,油品通常情况下会出现静止储存损耗,也被称为呼吸损耗。为减少因呼吸损耗而产生的油气损失与环境污染,必须增强储油系统、储油设备的密封性,将油气有效地密封在储罐之中,避免其排放到大气环境中,之后再应用合适的油气回收技术对油气进行回收利用。
4常见的油气回收技术
为了解油气回收技术的实际工业应用,笔者在某大型企业进行详细调研。经实地考察,该企业自2012年以来陆续开展一系列挥发性异味治理工作。(1)需要简单隔断的储罐,增上水封和氮气密封,隔绝大气,减少异味挥发。普遍效果不错,没有遗留问题[1]。(2)先后增上10余套油气回收或处理设施。其中:(a)吸附法1套,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处理装汽车、装火车过程中产生的苯类、醇类尾气。专业公司专利设备,2013年12月投用,能够实现达标排放。(b)油吸收法3套,均为某研究院的专利技术,其中2套用在装车过程油气回收,2013年10月和2014年12月先后投用,能够实现连续达标排放,只有少量设备问题需要改进。另有1套用在轻污油罐顶恶臭气体处理,2012年4月投用,能够实现连续达标排放。(c)低温分离法1套,用在沥青罐区尾气治理上,某设计单位的产品,2015年1月投用,不能实现污染物连续达标排放,问题整改中。(d)催化氧化法2套,某研究院的专利技术,用在装车过程油气回收,2017年5月投用,能够实现连续达标排放。(e)焚烧处理法3套,其中1套为某研究院专利产品,用在轻污油罐油气回收处理上,2012年4月投用。另有2套是某设计单位的专利产品,分别用在轻污油罐和芳烃储罐顶油气回收上,于2012年7月和2017年6月投用。这3套焚烧法油气处理装置均能实现达标排放;但在生产异常,油气组分变化或焚烧炉条件发生变化时存在危险。综上,某大型企业油气回收处理设施均采用设计单位或研究单位的专利技术。效果也参差不齐,油吸收法效果最好;亟待统一规范与改进提升[2]。
5.油气回收技术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措施
改善油气回收装置,加大技术研究投入。现阶段,虽然我国许多油库都已经安装了天然气与石油的回收装置,但是由于投入成本较高,操作流程较为繁琐,从而使得许多油气回收装置皆成为了装饰品,基本派不上什么用场,一般只有上级巡查时,才会运转运行,形成了资源搁置、浪费的局面。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油气回收技术落后,设备运行质量不佳;(2)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旧设备改进力度不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加强对油气回收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加大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及研究,降低油气排放对于大气的污染,发挥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优势,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其二,经济效益一直是我国传统企业追逐的目标,为了降低成本投入,通常会忽略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注重技术的研究,从而导致油气收回技术的应用效果不佳。所以,应加大政府相关部门的技术宣传,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改善企业的生产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针对技术人员展开定期的技能培训,从而在降低油气使用对于大气污染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3]。
结论:
简而言之,随着人们物质追求的不断提升,私家车的广泛应用更是对石油资源开采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加大了对于自然资源回收利用的研究力度,以真正满足社会以及人们的发展需求,改善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在油气回收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与认知程度还远远不够,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技术投入,优化技术研究方法,还应兼顾自然资源的回收保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松.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的运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12):44+119.
[2]姜德文.油气储运中油气回收技术应用探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12):49~5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