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应急管理的舆论引导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李阳
[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突发事件频发期,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更多公众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来,公众对于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更高的期待。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河南  453500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突发事件频发期,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更多公众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来,公众对于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更高的期待。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新媒体管理制度建设,强化政府与新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发挥新媒体在应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应急管理;舆论引导
        1政府应急管理现状分析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我国人口分布情况来看,2018年末农村常住人口占比仍然有40.4%,人口数达5.64亿人。面对这样庞大的农村人口数量,如果当地乡镇政府缺乏科学、有力的应急管理能力,那么就会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显得手足无措。且乡镇所在地区一般存在着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群众防灾减灾知识欠缺等普遍性问题。通过网络调查2000年以来的乡镇地区重大事故灾难事件发现,发生在乡镇地区的应急事件主要以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灾害、冰冻灾害、泥石流、地陷地震等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等)、事故灾难(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等)、社会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等)等四类为主。如2000年3月,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东源乡的石岭花炮厂突然发生特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一共死亡33人,其中包括在校的中小学生13人;2010年8月发生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的“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事件,遇难1435人;2011年广东“9•21乌坎村事件”,400多名群众因土地问题和选举问题上访;2019年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
        以上三个案例暴露出乡镇政府在应急管理的现状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镇政府仍缺乏深刻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日常工作中对安全生产、公共消防等领域缺少经常性安全隐患的排查。经查上述案例中的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东源乡石岭花炮厂是一家不具备相应安全生产标准的企业,该企业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和花炮制作用药标准,而上栗县东源乡政府对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使事故隐患严重的石岭花炮厂得以长期违章生产。二是乡镇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仍然不够及时,对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发布不畅通,且存在行政执法监管不严等问题。2011年广东“9•21乌坎村事件”,乡镇政府的信访制度不健全,没有及时成立专案组去实地调查集体土地流转问题和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导致人民群体的合理诉求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最后在广东省工作组介入之后才得以顺利解决。三是乡镇政府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时,没有能够科学合理地评估利弊和后续影响,以致于突发性事件发生之后群众对政府执政能力产生质疑,政府公信力下降。2010年“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事件的发生除了暴雨的袭击以外,还跟当地政府不顾舟曲县人口最大承载力的客观情况,将很多房屋盖在了地质条件不佳的河滩上,结果河滩上的楼房全部被冲毁。
        2我国应急管理的舆论引导措施探索
        2.1积极推进政府应急管理的舆论引导建设
        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型信息传播平台,当前的新媒体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管理和约束。一方面要加强关于新媒体管理的相关措施的建设,通过一定的措施对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进行规范化管理。例如,对在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上散播谣言、泄露个人隐私、攻击党和政府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社会和谐,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公开的措施建设。对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公开最低时限进行规定,要求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在最低时限内向社会公布事件相关信息,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程序进行规定,对信息的发布主体、发布形式、发布渠道进行规定,保证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新媒体环境下,公众的言论表达及舆论导向是影响政府应急决策的重要因素。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人们在行使话语权的同时还要遵守相关的规定,避免制造虚假信息和散播谣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公众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公众在面对复杂多样的信息时,对信息的理解能力、识别能力和评估能力。一方面,注重培养公众合法使用话语权的素养,在行使话语权的同时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义务,允许人们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发布信息;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公众的信息处理能力。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公众接收到的信息多种多样,公众应当提高对信息的识别能力和评估能力,自觉识别和摒弃虚假信息,杜绝谣言的传播。
        2.2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和舆情引导
        新媒体环境下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公开,回应群众关注,是政府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必要程序,也是降低突发事件不良社会影响、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突发事件关系着公众的切身利益,公众对于事件的发展进程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因此政府应当在对突发事件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发布,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就需要及时搭建信息发布平台进行信息的统一发布。政府可以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客户端进行信息公开,第一时间将事件的起因和处理进程公之于众,让公众及时了解事件发展情况,稳定民众情绪,避免社会恐慌。
        正确的舆论引导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这项工作做不好很容易引发社会恐慌,造成次生事故。在应急管理中的舆论引导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反应快。政府应当在突发事件出现之初迅速反应,及时有效掌握事件相关信息,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公开发布,掌握信息发布的话语权;二要说实话。坚持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地发布相关信息,不能有“捂、盖、瞒”的错误思想,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三要统一口径。即便是发布官方信息也要做到口径统一,不能中央说的一个样,地方说的一个样,要做到口径统一。
        2.3积极构建政府与新媒体的良性互动机制
        将新媒体与应急管理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新媒体平台创建应急管理电子政务窗口,设立应急管理专题和应急知识普及栏目,向公众普及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加强政府与网络平台的合作,开发应急管理小程序,方便公众接收信息关注事件进展情况。
        将新媒体与应急预案建设结合起来。发挥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和数据收集能力,为应急预案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利用新媒体对应急预案的编制进行监督,要求政府对应急预案进行公开,对不合理的应急预案进行重新设计;利用新媒体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完善,广泛征询公众对应急预案的看法,对应急预案进行合理调整。
        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应急管理部门联动中。政府可以借助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实现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整合部门间的资源配置,实现各职能部门的优化重组。
        结束语
        新媒体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平台,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交互传播强、信息覆盖人群广等特点。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志仁.关于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思考[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9(12):44-46.
        [2]昌伟伟,刘水文.基层应急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实例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84-88.
        [3]付瑞平,温志强,崔钰琳.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天津实践[J].中国应急管理,2019(11):15-18.
        [4]张再生,孙雪松.基层应急管理:现实绩效、制度困境与优化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9(10):83-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