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因素识别方法选择研究 陈军政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陈军政
[导读]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逐渐趋于稳定,我国居民的个体经济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单纯的安全、通风、保暖已经成为了当下人们对居住空间的基础要求。
        身份证号码:42068319841130XXXX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逐渐趋于稳定,我国居民的个体经济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单纯的安全、通风、保暖已经成为了当下人们对居住空间的基础要求。美观、绿化等等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在装配式住宅施工中,设计阶段的工作尤为重要,不同于普通的建筑工程施工,装配式住宅的设计工作需要依循业主的需求进行,以避免返工等情况发生,不仅如此,装配式住宅的设计也要保障其具备普通房屋都具备的基础设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安全风险;措施
        引言
        相比较传统建筑业的生产方式,装配式建筑在设计上实现了标准化、一体化设计,在施工上实现了装配化、专业化,并且还能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因此具有绿色环保、节能高效地优势,能较好地适应我国当前发展的理念。尽管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早,但受理论和施工技术水平的限制,在工程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预制构件间出现裂缝,配件间跨度小等,导致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不高,制约了其发展速度。由此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监控力度,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标准化设计:通过建立标准化的部品部件单元,既可以保证设计质量,提高工程质量,又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加快设计速度,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进度,节约建设材料,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2)装配化施工: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同时还能降低模板工程量,减少施工现场的污染排放。可以说装配化施工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和运用,对促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地作用[1]。(3)信息化管理: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集成各种优势并互补,实现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加之信息的开放性,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并促使工程建设信息和资源共享,从而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脱节的问题。但装配式建筑作为我国的新式建筑体系,为了保证其设计的科学性,对设计人员的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不同预制构件的施工工艺不同,加工要求也不同,因此对工厂加工技术也有着一定要求。
        2、安全隐患方面
        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方案问题会导致安全隐患。在施工平面布置的时候要考虑好预制构件堆放的问题,避免发生由于堆放不当造成施工现场车辆堵塞和构件吊装不方便的问题。技术交底不彻底、现场监督考核不到位、构件质量、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是否持证上岗都会造成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吊装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和地面指挥人员默契配合。缺少默契配合容易造成刮碰事故。吊装过程中还容易出现连接部位失效,导致脱钩,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吊装机械长期大负荷作业也存在安全隐患。在外墙的施工中还容易发生高空坠物的安全隐患,包括临边坠落和重物坠落。除此外还有触电的安全隐患,在预制件拼接完成后要进行防水条的焊接,钢筋之间也要焊接,通常会拉一些临时的电缆,如果作业人员麻痹大意操作不当就会发生触电风险。
        3、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安全管理措施
        3.1、不同阶段设计数据的管理
        不同于普通的建筑工程施工,装配式住宅的设计工作较为繁杂,且各个环节所涉及到的专业各不相同。不仅如此,在各个阶段的设计活动中,往往也会应用到不同的设备进行,并且由于业主的要求,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装配式设计工作中,往往会因为业主的要求而变化设计内容,这就需要设计部门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加强设计数据的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为整个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建立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要实时跟进业主的要求以及设计的进度,并且将设计任务书中的内容录入到数据库中,在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设计图纸与数据库中的要求进行比对,保障设计图纸上的每项内容都能切实满足记录在设计库中业主以及施工单位的要求。
        3.2、施工安全隐患预警系统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安全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是要深入研究的重点之一。相关单位可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施工安全隐患预警系统。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监控系统、半球摄像机、显示器等,摄像机在收集到关于施工安全的信号之后,通过解码器转换,将转换后的数据传入主机,进行统一管理。施工隐患预警系统除了需要监控系统以外,还需要射频识别技术的支持,在施工安全管理中,运用该技术能对现场的施工人员、施工材料等进行准确的定位,还可以实时采集人、设备等相关的信息。射频识别技术是整个预警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可以实时发现施工隐患,并采取跟踪手段跟踪施工隐患,便于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无需刻意建立模型进行对比,射频识别技术能自动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并与项目进度进行关联。
        3.3、项目施工过程管理
        首先应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对安装防护和安全措施要讲解到位,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其次是专业技术管理,要制定适合工程实际的施工流程和施工进度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明白施工要点和难点。同时还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尤其是关键工序,施工结束后要安全检测,以保证工程整体质量。最后是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如吊装作业,一方面应保障吊装作业连续进行;另一方面吊装前应对待吊构件进行核对,同时对起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预制构件预留螺栓孔丝扣是否完好,杜绝吊装过程中滑丝脱落现象。预制构件在吊装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得偏斜、摇摆和扭转。通过严格施工质量来保障项目整体质量目标的实现。此外预制构件的固定件和支撑应在混凝土的强度检测合格后方可拆去,不能因赶工期,过早拆除,否则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4、安全隐患的排除
        安全管理是所有管理的基础,在施工前要确保构件连接件质量可靠,吊装设备安全,构件精度满足要求,避免多次调整。同时还要注意构件临边坠落的风险和触电的风险。作业前要对工人进行安全和技术培训,施工安装计划要做周密,最好可以在施工前利用BIM技术对吊装过程进行模拟和技术碰撞,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安全无小事,安全管理是所有管理的基础,所以一定要做细做全。成本方面的不确定性较现浇式建筑的较少,因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受外界环境因素和气候影响少,这两个方面的措施费较少,只要前期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其它管理做到位成本和预计不会有太大偏差,所以不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成本管理上。显而易见装配式建筑和现浇混凝土建筑都需要进行各个方面的管理,但管理的重点和每项管理的时间延伸不同,就导致了要对以往形成的管理模式做必要的调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建筑领域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如果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得不到抑制,会阻碍建筑领域日后的发展。BIM技术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是具有一定实用性与创新性的。
        参考文献
        [1]鲍俊超.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成本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20.
        [2]黄林青,邱江婷,梁渝,陈宇飞,马钦欣.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工程经济,2019,29(12):37-39.
        [3]高思.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
        [4]张程城.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风险评价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5]刘帅.沈阳丽水新城三期项目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