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 袁文娟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袁文娟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在科技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的规模在扩大的同时,建筑施工的工艺技术也越来越复杂。
        荣成市石岛镇兴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荣成  26430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在科技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的规模在扩大的同时,建筑施工的工艺技术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做好现场的技术管理尤为重要。文章从建筑技术中的结构工程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建筑技术的一般技术和现场管理技术,进一步改善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施工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
        1导言
        我国的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进入新时期,但是,纵观当前建筑市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还不是非常完善,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导致我国的房屋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在管理过程中,施工的技术特点又决定了工程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既要保证施工技术达到高标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现场管理条件。
        2项目介绍
        2.1项目概况。某中学运动场改造工程,拟建场地平整,场地北侧为已建13层教学办公综合楼,场地东侧为已建6层实验楼及3层体育馆,场地西侧为北大路,南侧为居住小区。运动场改造工程为2层地下室,建筑面积约为9650.75m²,建筑基底面积6889m²;地下二层建筑面积5085.28m²,为停车场及设备用房;地下一层建筑面积4269.49m²,为学生餐厅、厨房、教工活动室及体操教室。结构采用框架结构,地下室外墙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体。
        2.2项目施工重点和难点。本项目为操场改造地下室项目,其主要施工重点和难点如下:
        一是项目改造工程为2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约10.20m,基坑支护采用SMW工法桩结合两道砼内支撑支护形式,基坑止水帷幕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三轴水泥搅拌桩实桩桩长为18m,挡土结构采用搅拌桩内插入H型钢。在整个基坑开挖阶段,需密切注视基坑开挖情况,一旦发现墙体有漏点,及时进行封堵。为了确保地下室施工期间的基坑安全,应实行动态管理,实时监测,用监测数据指导土方开挖。
        二是支撑拆除。本工程第一、二层支撑均采用两个直径为10m的圆形钢筋混凝土支撑,内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桁架支撑,节点下设置31根480×480立柱桩。第二道支撑采用的是传统的机械破除方法,虽然保证了进度,但噪音和振动都很大。由于项目地处市中心,考虑到对学生和周边居民的影响,项目部将第一道支撑拆除方法改为静力切割方法,具有无噪音、无粉尘、操作简便等特点,同时对施工安全有较高的要求。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3.1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中国是一个广阔的国家,南北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土地类型也不同。例如,南部的一些地区由于降雨而全年的耐压性差,承重能力差并且湿度过大,它具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尽管这些问题对当地生活和生产没有影响,但对建筑企业项目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如果有关的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软质地板的问题,并且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将很难确定所选基础的稳定性和实用性。由于建筑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施工管理人员的关注,通过化学调试方法,置换方法和其他技术,为相关技术人员创造了施工技术的软土处理技术。
        3.2混凝土技术。商品混凝土始终是建材市场的热销产品,也是绝大多数建筑工程需要使用的建材。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类型不同,所以需要使用的商品混凝土类型也不一致。混凝土就是将各种骨料、胶凝材料、水按照一定比例均匀搅拌而形成的一种施工材料。施工企业的负责人可以选择大批量订购商品混凝土,也可以在施工现场随时制备混凝土,就性价比而言,亲自制备混凝土绝对高于商品混凝土。施工人员想要制备出来良好的混凝土,要求有较高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即很好地控制混凝土原料的比例。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采用的混凝土配置比例均来源于实验室,实验室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实验,最终得出最佳的配置比例,保证配置出的混凝土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
        3.3基础安全施工技术。在采用基础安全施工技术前,施工人员需设置一定的施工组织来把控施工进度,设计人员应依照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为其绘制平面布置图,其使用的各类材料都要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便于建筑设备与材料的进场与使用。在设计施工方案的过程中,还需设计出多种专项措施,如脚手架搭设、施工用电、基坑支护与不同的防护措施等,在施工期间,要严格遵照该设计方案,依照计划书稳步推动工程建设,才能最大化保证项目质量。


        当各类机械设备或施工材料进入场地时,管理人员需进行严格审查,既保证各个材料或设备的使用性能,又进一步了解其使用方式,为此后的施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落实完成基础安全施工的设备安装与技术要求后,安全生产人员还负担着监督职责,各类劳动或安全防护用品需配备齐全,如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等。此外,在施工现场周围也需放置多种施工标识,比如,在部分刚刚完工或危险部位设立警示标志,给操作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以警示作用,在加强施工质量的同时开展文明施工。
        3.4防水施工技术。技术防水是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防水效果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运行,因此,有必要使用防水施工技术。使用此技术时,必须满足2个要求:首先,防水材料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并符合建设项目的需求。必须特别注意特殊区域,例如高性能和耐水性的浴室和厨房。近年来,防水材料不断更新,建筑公司需要采用最先进的防水技术和材料来提高建筑防水性能。其次,防水材料必须经过2个测试周期,并且只能使用质量好的材料。第一轮测试从采购过程开始,采购人员首先检查防水材料的性能,以确保防水材料符合施工要求。
        4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4.1安全管理。建筑行业想要紧紧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急需处理明显的短板、弊端问题,需要做好化解安全风险的工作,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推动安全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首先,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每天、每时、每刻检查工作人员是否穿戴个人防护用具,如果发现没有按照相关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具的工作人员,就不允许进入施工场地,现金罚款100元,若再犯则成倍叠加。其次,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危险源的管理,例如防火安全管理应提前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火应急方案,防止出现大型火灾事故,还需要设置吸烟区,如有发现工作人员不在吸烟区吸烟,罚款50元,若再犯则成倍处罚,希望可以通过罚款的方式,降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安全事故。最后,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体非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工作人员可以将安全牢记在心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规范施工。
        4.2现场施工人员管理。在建筑施工之前,有必要改善质量控制体系,明确每个建筑商的责任和义务,并提供建筑工程专业培训,以提高建筑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有必要建立施工人员检查机制,以确保施工项目符合要求。必须由专门的行政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法律的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施工质量以及居民的生存和财产安全。
        4.3保障材料质量
        在房屋建设中,建筑材料的质量非常重要,会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建设单位要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购买材料时,需要选择信誉度较高的制造商,并查看其生产资质证书。材料进场后,要利用抽样检验的方法对材料质量进行检查。如果检验结果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则不能用于施工,并及时与制造商联系,退回所有施工材料。另外,对购进材料进行运输的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运输以及储存管理措施,避免运输与存储过程中对材料造成损坏,影响材料的质量。
        4.4环境管理。工程管理人员想要有效控制施工现场噪音、光、灰尘、废水、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拟定出合理的、合法的环境管理方案,保证自然生态环境不会受到侵害。工程管理人员想要有效控制噪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其一,严格控制施工时间,白昼噪音分贝需要控制在70以下;黑夜噪音分贝需要控制在55以下。其二,在采购机械设备时,尽可能选择低噪音的机械设备,尽可能从声源处降低消音。其三,需要降低人为因素而产生的噪音,不要打扰到附近居民正常作息。工程管理人员想要有效控制灰尘污染,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在装、卸、运砂石时,可以提前对其进行洒水、淋水,降低灰尘的产生。其二,需要随时对运输车通行的路面进行清扫并洒水,防止土质路面出现尘土飞扬的情况。其三,在进行混凝土搅拌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水雾的方法去除尘土,也可以轻缓铲沙子、石头的施工操作。其四,在易产生扬尘施工区域安装喷淋系统,对随时产生的扬尘进行喷洒。其五,楼层垃圾清理设置垃圾管道,不得从楼层向外抛洒垃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中,要重视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并保障建筑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重视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玉新,季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散装水泥, 2020(05):48-49.
        [2]陶志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探究[J].门窗,2019 (14):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