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党校,河南 开封 475200
摘要:社会生活方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地域性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加的多元化、多样化、现代化,构建现代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牢牢地把握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新变化、新趋势,并不断的向这些方面发展和完善,以更好的满足当前时代背景下广大人们群众的生活发展需求,培养“四有”青年,提高我国的整体思想素质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更好实现。
关键词: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建设;问题
生活方式主要是回答人们“怎样生活”“如何生活”的概念,人们的生活方式会受到时代变化、民族特征、地域文化、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也就是说,生活方式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地域性的特征。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需求更加的多元化、多样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化时代,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这些因素都推动着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建设。
一、生活方式基本理论概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生活方式主要指的是不同经济、社会形势下,不同阶级人们生活上的差异;英国社会学家费瑟斯同认为生活方式主要指的是特定地位群体生活的风格,这使得不同群体的衣食住行等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自我意识等特征;前苏联学者认为社会生活方式主要指的是一定生产方式下,人们生活活动的典型和总体特征;《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将生活方式定义为一定社会时期和价值观念下,满足不同个体、群体生活所需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层面。
本文认为,社会生活方式是人们生存发展相关活动的典型形式和综合,如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政治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等等;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历史和客观条件下形成的,会受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主体观念等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地域性的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生活方式会不断的超越、创新。
二、实现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必要性
人们的生活方式会受到时代变化、民族特征、地域文化、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的影响,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地域性的特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人们的生活和需求更加多元化、多元化、现代化,社会生活方式呈现出了新趋势、新特点,必然推动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建设。
(1)消费生活方面。当前形势下,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形式、消费结构、消费内容等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变化,呈现出现代化趋势。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我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物质财富更丰富,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上涨,很多人都主张在自己消费能力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还出现了分期付款、银行贷款等超前消费的形式;居民越来越重视消费品质,重视功能、安全、舒适、款式、绿色、健康等指标要求;越来越重视消费体验,强调文化服务等产品附加值,重视个性化、人性化方面的要求;购物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倾向于网络购物等等。
(2)社会交往方面。新时期,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呈现出开放性、广泛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的交往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社会交往的对象、范围更广泛;社会交往的内容更丰富,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天下事;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密切,形成了新型的人际关系网。
(3)文化教育方面。目前,我国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等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逐渐趋于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观念意识更强,教育教学的内容也更加多元化,强调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逐渐的将信息化、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应用到教育中,创新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方式,开展网上授课、互联网教学、线上线下学习,微课、云课堂等普遍存在于当前的教育教学中。
(4)精神生活方面。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加多样化、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在享受优质的物质生活的同时,重视丰富群众文化,追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人们的需求层次更高,越来越重视自我价值的体现。
(5)婚恋家庭生活方面。新时代背景下,婚恋家庭生活也呈现出现代化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方式更多样,交往也更方便;恋爱的标准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重视精神的切合;家庭观念、生育观念等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
总体上来说,新时期我国的社会生活方式已经呈现出了诸多现代化特征,时代的发展,必然推动着社会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建设,这与人们生活和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和完善密不可分、协调一致。
三、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也在不断的强化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成果。但是,在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进程中仍存在问题和不足,需要对此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1)还存在地区之间严重不平衡的问题。这主要是受到我国历史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目前我国的发现现状来看,呈现出明显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社会及基础比较完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更加趋于现代化;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及基础比较薄弱,仍保留着很多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2)存在实现程度不平衡的问题。当前,在追求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当今社会,人们更容易受到历史传统、文化观念、文化渗透等的影响,在加上部分人自身缺乏识别信息的能力,从而产生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能摒弃传统的愚昧、落后、腐朽的观念意识和生活方式;很大一部分群体生活中过分追求奢侈的生活、消费上攀比、过分追求物欲;崇尚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文化上低俗、道德败坏、人情上冷漠等。
(3)存在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生态、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但在实际建设中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如为追求发展,不惜破坏生态环境等,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时期在推进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和现象,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我国需要准确的把握时代要求,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构建适合当今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实现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的主要路径
生活方式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客观历史的过程,时代变化、民族特征、地域文化、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历史传统、自然环境等因素,不同程度的会对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建设造成影响。生活方式的形成也可以是人们主观选择的过程,要求在推进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价值主体,明确时代的要求和人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基础上不断的建设和完善。
(1)加快生产力建设和发展,不断的夯实物质基础。这要求进一步的深化我国的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我国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现代交通、信息、通讯等的建设。落实新时期党关于国家社会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的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此外,还需要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为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和保障。
(2)加强精神文明创建,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需要保证精神文明的创建与之协调一致、同步进行,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这要求认真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始终要坚定理想信念,并以正确的观念意识指导生活实践。要做好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范围内行为文明、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此外,还需要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四有”新人。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保证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中蕴含的价值目标更好实现。
(3)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将绿色、环保、可持续等观念融入其中。新时期,在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做到可持续协调发展。具体实施中,需要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生态建设的生活理念,减少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在消费的时候要做到适度消费、科学合理消费;生活中要做到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此外,还需要做好环保宣传教育相关工作,引发全社会人们积极的参与这一工作,以有效的解决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积极的推进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时代下我国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素质的提高、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等密切相关,需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工作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牢牢地把握时代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建设活动。要进一步的夯实其基础,从多方面、高层次上,促使我国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价值和目标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康秀云.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问题研究[D].中共党史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张晓静,焦文.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3).
[3]范俊玉.论我国社会现代生活方式的构建[J].桂海论丛,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