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5期   作者:迟永祥1 李奇1 王众1 王小清2 曹海洋2
[导读]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环境重要性认知程度的加深,

        迟永祥1  李奇1  王众1  王小清2  曹海洋2
        1.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2.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264006
        摘要: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环境重要性认知程度的加深,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环境修复成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维护海洋生态与环境功能的重要方式。通过从海洋工程项目的环境问题诊断、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关键内容、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及效果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海洋环评和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并对近年来我国海洋环评和修复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展望
        1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1.1程项目的环境问题诊断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展
        早在1906年,英国成立了治理海岸侵蚀的皇家委员会,1949年制定了《海岸保护法》;1990年以来,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发达国家对海岸资源环境整治和修复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遏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减少赤潮与溢油等风险;1998年管理局制定多金属结核矿床勘探环境准则举行研讨,海洋探矿和勘探规章分别在2010和2012年获得核准,并因此决定需要制定一套环境准则;2004年管理局开展研讨会,满足在勘探海底矿产资源期间提供环境指导意见的需要。此后,若干国家性和区域性采矿影响方案在欧洲国家、新西兰、日本、法国等区域开始立项,尤其对环境基线和监测调查的科学要求进行评估。
1.2境影响评价关键内容与生态修复技术方法研究
        1.2.1确定和表达
        环境基线值指评价区环境参数的当前水平值,即环境现状值,它只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最基础的内容。基线值需要记录的信息包括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地质地貌、生物群落等方面。其中,生物基线主要内容有:采集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群落数据———巨型动物、大型动物、小型底栖动物、微生物群落、底栖鱼类和食腐动物以及与资源直接相关的生物区系的数据;记录观察到的海洋哺乳动物,近水面大型动物和鸟群;记录和描述沉积物的生物扰动活动和混合状况;摄影记录手段建立图像背景资料档案;评估水柱和近海底层水内可能受作业影响的水层群落;评估物种分布状况和代表物种(尤其是微生物)基因联系;评估水层和底栖生境的食物网结构;建立时间序列测站;评估水层和底栖生境之间的联系,采集水柱上层到海床下沉通量和物质构成时间序列数据;测量沉积物群落耗氧量,作为衡量整体群落功能的指标。
        1.2.2法
        微生物:Mangwani等评价了影响多环芳烃化学参数,利用生物膜形成海洋细菌联盟,通过微生物酶代谢和分解污染物,为微生物修复提供有效途径;特定种类的细菌能快速降解多种污染物;Joo等发现硫酸盐还原菌可有效去除海洋环境中的Cd,Ni,Cr。
        植物:红树植物及其根部微生物构成的红树微生态系对PCBs污染物有良好的修复能力;Parrish等研究PAHs污染的土壤在植物修复过程中污染物的不稳定性评估;追踪浮床植物对沿海水域有机物的去除;美国纽约市环保局将互花米草浮垫应用于牙买加海湾生态修复;海岸米草能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经济价值高的海藻(紫菜、海带)可控制海域富营养化。
        动物:亚太海洋贝类礁修复项目,典型牡蛎礁的修复;海螺能吸收水体中过量的营养元素,并吃掉部分微小腐败性生物,利于水质保洁;弗吉尼亚湾牡蛎净化水质;
        2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修复存在问题与展望
        2.1洋环境影响评价及修复研究存在问题
        2.1.1响评价内容的科学性和管理的规范性问题
        我国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本身存在问题:
        1)环境基线问题。


        海洋环境系统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环境系统的随机性、离散性、突变性,因此基线值是一个变化的值域范围。我国海洋环评过程一般是先预测工程的影响,再迭加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然后与环境标准比较后确定影响,此过程中环境基线值是一个固定的常量,这也影响了环评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总量控制问题。
        海洋环评过程中的总量控制应该根据工程特点和所在海域的环境现状及特征,预测、分析和控制项目施工和生产阶段的污染方式和排放总量,并由此给出明确总量控制方案和建议。现实过程中的总量控制一般以国家或者地方规定为标准,局限于指出建设项目投产后的污染情况,未能结合特定海域环境保护标准提出污染排放细则,更是忽略了定量评估污染后可能造成的损失;
        2)替代方案问题
        替代方案要求另外一个方案可以在对立的角度完全替代评价方案,并有同样的效果。我们现有规定中所采取的办法是对比几种方案后择优选择,这与替代方案有根本差异,进而影响海洋环评活动的充分性、全面性;
        2.1.2术方法和成果应用及转化力度的问题
        我国海洋生态修复主要针对海水水体、滨海湿地、以及沿海沙滩的退化诊断研究,已经使用生物操纵技术和沉水植物重建技术等解决退化和污染问题],而对于修复的其他环节如生态修复监测、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及修复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停留在小尺度、局部范围内或集中于某一生物群落或物种,缺乏从整体生态系统水平、大尺度的生态修复研究。可见,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已经取得积极的成效,但由于该项工作起步较晚,难点较大,生态修复技术和内容多处在理论研究阶段和低层次的人工生态修复层面,相关技术方法体系亟待完善,成果应用和转化力度需要加强。
        2.1.3测和生态修复资金投入的保障性问题
        生态修复工程,尤其是污染类的生态修复项目耗资巨大,资金短缺会使很多修复工程难以持续,因此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仍以财政拨款为主的形式治理环境污染,修复监督制度中对污染者的问责制需要完善。面对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地方财政压力较大,缺少稳定财政支撑来源;金融政策和投融资公共平台的缺乏,难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再加上生态修复项目的内容有时会与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有矛盾,没有建立生态修复利益共享机制,对社会资本参与的吸引力不够。
        2.2洋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修复研究展望
        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足够的高质量和可靠的数据来确定基线,但是对大面积的区域进行抽样和调查是耗时和昂贵的,且根据海洋工程项目的区位和规模,有不同的方法来确定海洋环境中的基线,因此建议监管机构采用标准调查方法和手段,以提高结果的可比性并整合评价。其次,科学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要求规范监测制度和提高监测技术。修订后的《规定》明确了“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项目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不能作出科学判断”等8类不予审批的情形。再次,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结果需考虑海洋工程项目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
        3结束语
        在现代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和海洋管理的背景下,我国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修复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快速适应和满足新形势、新要求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这也要求海洋环评和生态修复工作需从制度到方法,再到监测体系和后期维护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最终能实现海洋资源、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卫,刘志军,刘建辉.我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问题和攻坚方向[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10):26-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3]沈国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主题下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J].国土绿化,2017(5):16-18.
        [4]张绍良,张黎明,侯湖平,等.生态自然修复及其研究综述[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1):160-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