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中的审美观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5期   作者:刘昆
[导读]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孕育了众多灿烂辉煌的文化

        刘昆
        身份证号码:37158119871022****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600
        摘要: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孕育了众多灿烂辉煌的文化,民间工艺美术就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民间工艺美术顾名思义来源于民间,是广大劳动人民寄托情感、愿望的载体,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既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时代意义。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创作;审美观
        引言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主要产生于过去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农耕时代,由于当时工艺作品的首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才产生相应的精神文化追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提高。受这种变化的影响,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民间工艺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所引发的全球性创意经济浪潮已经得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视和响应,甚至将其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商业竞争的重要增值力量。在欧洲,1992年英国公布《创造性的未来》战略报告,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英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战略政策;1994年澳大利亚推出《创造性的国家:澳大利亚联邦政策》,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概念;1997年芬兰成立文化产业委员会,为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创意经济体系服务;在亚洲,新加坡、韩国、日本纷纷设立了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文化产业局等机构,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以谋求“亚洲创意中心”的地位。著名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专家JohnHowkins在其2001年的专著《创意经济》一书中提出:“全球创意经济每天能够创造22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并且在以5%的速度递增中”。从世界各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看,许多文化创意产业典范国家都十分注重从其传统文化资源(主要是民间工艺资源)中挖掘内容,进行多样性和高文化附加值的产品开发,尤其是将民间工艺通过创意设计与产业市场进行有机联系,实现了民间工艺传承与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有效结合,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于其开拓国际市场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中的审美观
        2.1年画之美
        木版年画是中国年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是广博深厚的民俗文化与绚丽多姿的民间审美的绝佳载体。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造纸术”与“雕版印刷术”的绝妙结合体。年画在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十分清晰地描绘出农耕时代人们的精神向往,形象展示了中国民众的审美理想,生动刻画了岁月长河中社会生活的世态百相。如《金玉满堂》多在过春节时,张贴于炕头墙上。童子大脑壳,扎两个垂髫,穿着红绿色的兜肚,正将手伸进玻璃鱼缸里捉金鱼。旁有荷花、寿桃。空余画面装饰有繁密的海水纹。金鱼和海水纹样,寓意兄弟同心同德,如鱼得水。金鱼谐音金玉,取金玉满堂之意。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语出《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此作品画面构图极为饱满,不留半点空余。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性强。童子造型夸张,稚拙可爱。木版年画是按照农民的思想追求、审美观念、风俗信仰、自然环境理念来美化农家生活,并为广大农民提供丰盛的精神食粮。凡属我国地方农民家中的屋宇、庭院、门户、畜舍等都有相应的年画装饰。运用象征、寓意体现主题是民间艺人的拿手好戏。通过谐音、寓意和象征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寄托广大民众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年画也是对自然事物经过概括、集中和简练的再创造艺术。杨家埠木版年画在人物安排上多用散点透视,平面布局,减少层次,更有利于人物动作的表现。图文相济,点明主题。

饱满构图符合人们“全”“满”“丰”的心理追求和欣赏习惯。画面的匀称是产生装饰效果的手段。
        2.2剪纸之美
        在中国民间,剪纸是最为普及的民间艺术形式。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这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已故扬州著名剪纸老艺人张永寿根据自己长期的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其次,构图造型图案化。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利用对称、均齐、平衡、连续、组合等手法,具有形式美感;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色彩单纯明快,极具韵律美;剪法刀法冼练而又“稳准巧”,体现动作美。周兆明的剪纸作品集中体现了蔚县剪纸“三分刀工七分染”的技艺特点:第一步是“熏样”。按传统做法要把原纸样或设计的草图贴在一张白纸上,然后点燃蜡烛进行烟熏,使其在白纸上留下一个清晰的“黑样”。这在过去以煤油灯照明的年代,轻而易举。但火候和功夫却能分出高下来。现在,这道工艺已采用晒图的方法。第二步是“闷”。就是将刻窗花用的宣纸剪成将要刻制的画幅大小。因剪纸层数一般以三十到五十为宜,所以要用水淋湿,用手压实,使之形成一个整体,以待刻制。第三步是刻制。将剪刀换成刻刀,其优点是不仅生产数量多,而且刻刀能更好地发挥艺人的创造力,随心所欲,花样翻新。刻刀有单刀、三角刀、圆口刀之分。刻制时以阴刻为主,兼有阳刻或阴阳结合的方法,使得作品玲珑剔透,层次分明。第四步是“着色”,行话叫点染。所用颜色要事先用酒调和。这是因为剪纸的原料是宣纸,用酒调色可以使色彩浸润而不渗透,效果极佳,深浅浓淡烘托、渲染得当,富有强烈的透明感和立体感。周兆明的作品题材有戏曲人物、佛教人物、花鸟鱼虫、脸谱等,代表作有《戏剧脸谱》《白蛇传》《钟馗》《红楼梦?大观园》《清明上河图》《大关羽》《大孔雀》等。
        2.3刺绣之美
        刺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彩线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因多为妇女所作而称名“女红”。纺织艺人的设计也同样常取自当地景观里的万千物象。苏绣题材多表现理想化了的山水景观。苏绣艺术家们将花线劈丝改成极其纤细的刺绣用线,用纤细的绣针绣出的作品几乎与绘画效果相差无几,故有“绣画不辨”之说。作为“女红”的刺绣,与生俱来就是女人的世袭领地和艺术乐园。苏绣脱胎于上海松江顾绣,为达官贵人女眷闲时长物。苏绣技艺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具体体现为用针细巧,绣线精细,排列紧凑,不露针迹;设色适宜,光彩夺目;绣面平展,图案边缘齐整,丝理圆转自如。苏绣以仿画绣、写真绣细腻逼真、形神兼备而闻名。苏绣的“双面三异绣”是在双面异色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同时又是对双面异色绣的发展。苏绣艺术家蔡梅英的绣品正反两面异样、异针、异色。即正反两面对应部位图样不同,针法不同,不同色彩的刺绣艺术形象。这种绣品,在苏绣故乡和中国刺绣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蔡梅英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手法上的融合交汇,让本是秀雅的苏绣作品,显得更加唯美、逼真、鲜活。
        结语
        中国民间工艺维系的是民情、亲情、国情,连结的是民族精神的文化根脉,是民间乡愁的生活记忆,是家园归属的生命脐带。民间工艺在今天有生活的土壤和情感的需求,我们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民间工艺,创造生活之美,维系乡愁记忆,实现民生的审美关怀。
        参考文献
        [1]张娅妮,张琳仙.创意经济背景下民间艺术产业化类型及价值分析[J].经济问题,2015(7):85-87.
        [2]何威,孔国庆.创意经济时代民间艺术的保存与发展研究[J].齐鲁学刊,2014(4):94-97.
        [3]尚竑,杨江涛.全球化语境下民间艺术的现代价值[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6):165-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