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键
53222519820403****
摘要:混凝土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无论是建筑的地基建设还是墙体施工,或是毛装修,混凝土的使用都是贯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在当前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普遍存在技术不够先进、管理存在疏漏、施工不够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向更经济、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也影响建筑工程行业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提升。因此研究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化方法,是当前许多的建筑工程企业和工程施工研究院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概述
近几年,人们对于木工程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使得混凝土结构施工备受关注,尤其是其质量问题。鉴于此,施工时必须要熟悉掌握混凝土结构原理以及施工时的具体要求。首先,混凝土的构成需要使用水泥凝胶材料,再使用砂、石、水,按照一定的参数比例,再使用相关设备进行搅拌,构成混凝土。将混凝土应用到土木建筑工程中,对其强度和技术质量要求较高,且对整体工程有着良好的施工成效。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存在问题,浇筑和养护工作不合理,那么这就会对整个工程带来影响。对此,就需要施工人员从前期的混凝土施工方案设计、材料选择等,再到后期的浇筑养护都需要严格的按照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要求进行规范施工,否则极易引发各种问题,例如一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时没能及时的将结构内部水化热排出,导致结构内部存在较大的温差,造成裂缝现象。对此,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工作一定要一次性完成浇筑,而且要严格控制配材料配比,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结构设计是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容易出现混凝土自缩性、温度差异、材料配比不合理等现象,导致对工程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调整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确保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1混凝土材料控制技术
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选择适合的混凝土材料,确保土木工程的稳定性。以下提出几点建议:第一,需要合理控制材料的配比,对其进行反复检测后,确定最佳的配比方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第二,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控制混凝土比例。例如,需要降低材料的含碱量,使其保持在0.6%以下,并且合理设定矿粉掺合料和配置混凝土,对混凝土碱集料的反应现象进行检查,提高材料的配合度,确保各项工序顺利施工。第三,需要控制混凝土的约束力,防止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可以利用滑动技术,增强混凝土的约束力,以及设计蓄水池,合理控制混凝土结构温度与材料质量,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与抗压性能。第四,需要控制混凝土抗裂性能,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需要使用抗拉性能较强的材料,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金属纤维材料与无机纤维材料,提高材料的抗裂性能,还可以加入适量的混凝土添加剂,提高材料的自锁性能。
2.2混凝土搅拌技术
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包含的环节有很多,其中混凝土拌和是第一个环节,在搅拌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控好混凝土搅拌的方式,进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现阶段,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的搅拌方式主要是选择混凝土搅拌站进行集中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主要是选择使用自动化水平较高的机械设备,首先要确定好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其次在材料比例配置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混凝土材料质量的差异性。搅拌站的生产系统主要包括搅拌主机、称量系统等,利用搅拌主机和称量系统可以随时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比例进行检测,进而可以确保随时把控混凝土搅拌的质量。
原材料的质量会对施工的各个环节造成影响,所以一定要提高对于施工原材料的重视程度。另外,搅拌站的搅拌设备也要进行及时的维护,出现设备故障时要及时进行检修和零件的更换,尽量减少因设备问题导致生产中断,进而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影响。
2.3混凝土运输技术
混凝土运输即被定义为从搅拌站将混凝土运送至浇筑点。为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拌和物运输提出如下基本要求:严禁形成离析现象,无漏浆,确保浇筑施工时期坍落度符合规范要求,于混凝土初凝前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浇筑与振捣。在运输阶段,在运输设备颠簸、振动等动力作用下,可能会削弱混凝土的黏聚力与内摩擦阻力,导致集料丧失平衡,在自身重量作用下朝向下方沉落,质量越大,沉落量越大,因粗、细集料与水泥浆质量有差异,聚集于一定深度,诱导分层离析现象,对混凝土质量形成损伤,故而要求运输道路平坦,合理选择运输工具,约束运输距离,规避物料分层离析问题。若混凝土已经出现离析现象,建议在浇筑前对其进行二次搅拌。同时,也要确保运输混凝土工具不吸收、不漏浆,科学管束运输时间。若是长距离运输,则建议选择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把配制好的混凝土干料装到混凝土筒中,在临近现场时再加水拌制,以防因长途运输而增加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量。
2.4混凝土浇筑技术
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浇筑技术的关键在于浇筑厚度、坍落度的控制。其中,浇筑厚度的设置需以结构类型为参照依据。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宜选用跳仓法进行施工,即预先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分成多个小部分,按照间隔浇筑形式,针对各小部分分层浇筑(浇筑厚度较低)逐一完成不同位置小部分的浇筑,最终将所有小部分整合成一个整体(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这一施工技术不仅可避免留设后浇带问题,还可充分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质量(内外温差参数较低)。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中,需先完成底部初次浇筑(浇筑厚度设置为50mm),随后按照60cm的标准开展分层施工;在板、梁结构施工中,可在初次浇筑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后,改以200mm的标准实施连续浇筑施工。而在坍落度参数设置方面,需结合所浇筑混凝土结构要求,合理设置坍落度参数。如在浇筑高密度配筋混凝土结构时,需将坍落度控制在50-70mm;而在浇筑无配筋结构时,则可按照10-30mm的标准控制浇筑坍落度的相关参数;在浇筑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梁、板结构时,则需将坍落度控制在30-50mm。
2.5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在配置的过程中,因为水与混凝土材料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会产生许多的热量,如果这部分热量没有处理好,热量就会在混凝土结构中发生聚集作用,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所以在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所产生的热量全部挥发出去,必要时可以采取人工洒水降温的措施,对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进行控制,防止出现开裂等问题,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之后,也要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例如洒水、保温、表面覆盖等措施,保证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完成之后能够保持稳定,不受到外界的影响,使混凝土结构能够正常固结,为接下来的施工工作打下基础。
3结束语
结合上的内容可以看出,在我国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其施工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因此为了保障施工的效率,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提高对混凝土施工的重视,结合实际的情况做好混凝土的配比、浇筑、以及养护等相关措施,同时还要防止裂缝的发生,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实现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面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5):176-177,180.
[2]徐建月.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165.
[3]孙桂芳.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门窗,2019(1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