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车站大客流预警系统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5期   作者:刘颖
[导读] 基于前人积累的经验,以大客流监测及预警系统用户
        刘颖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摘要:基于前人积累的经验,以大客流监测及预警系统用户需求为基础,参考行业相关应用实践,综合考虑后续建设,对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监测及预警系统的系统架构、系统功能、部署方案等进行规划设计。本文主要分析基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车站大客流预警系统研究。
        关键词:地铁车站;视频分析;客流;监测;预警
引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不断扩展,客流需求呈持续增长态势,高峰期客流需求与运输能力的矛盾日益凸显,大客流车站乘客的出行延误持续增加,站台拥挤日益加剧.传统的客流控制方法依靠站务人员的经验,对站内滞留乘客较多、拥挤较为严重的车站采取客流控制措施,未考虑车站间与线路间客流的交互作用,难以实现网络运力资源的协同高效利用,易造成部分站台乘客超长滞留的现象,不利于提升通勤出行满意度与吸引力.
1、客流特性分析
1.1不同类型地铁车站的客流特性
        视地铁站具有换乘功能和换乘类型而定,分为同站换乘、不同于车站的多线换乘和大客流不换乘三种类型。
        与车站的换乘距离短,换乘时间短,换乘过程短,不需要再进行安检,车站的客流线路简单。同一平台换乘站的客流特征如下:(1)平台客流密集。月台是乘客下车等候乘客的地方。当换乘的客流较大时,乘客很容易挤满站台。(2)短期冲击。换乘站的客流随着列车的到来定期达到高峰和低谷,在列车到达的短时间内对站台产生重大影响,而且拥挤的人数较多时,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风险。(3)各种设施的拥挤程度参差不齐。由于该平台和换乘旅客流动结合在一起,因此与火车站大厅、扶梯和车站出入口等设施相比,该平台最有可能拥挤。
        复线不是平台传送站,由于换乘站的单一换乘功能,客流往往是普通站客流的好几倍。(2)客流链复杂。不同的流线通常涵盖以下设施:站入口线:站入口和出口-安全控制—AFC—站厅-建筑扶梯-平台;流出道:平台-楼梯-火车站大厅—AFC—车站出入口。由于不同的乘客有不同的旅行目的,即对应不同的客流路线,因此,不同的客流路线在进出设施时会出现交叉现象。(3)短期冲击。换乘站的客流随着列车的到来具有周期性高峰和低谷值,在列车到达的短时间内对站台、扶梯、车站大厅和换乘通道产生重大影响,容易造成换乘设施出入口客流拥挤。
1.2地铁车站内各类设施的客流特性
        地铁站的内部环境复杂,工作人员能够对车站所有设施的客流信息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掌握各地区的客流状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运行安全。车站的主要设施包括出入口、车站大厅、楼梯、扶梯、站台、车门、通道、换乘通道等。各设施的客流特征如下:(1)楼梯。地铁站出入口旅客升降设施可根据位置分为三类:连接站台和车站大厅的楼梯、出入口楼梯和换乘楼梯。

根据客流,可以分为单向楼梯和双向楼梯。在高峰时间,大多数乘客更喜欢爬楼梯,楼梯交通很少。在客流高峰期,楼梯的客流增加。另一方面,在双向楼梯上,上游客流与下游客流之间存在交叉,在这种情况下,行人移动速度较慢,容易受到客流安全事件的影响。(2)自动扶梯。地铁站出入口旅客升降设施可根据地点分为三类:连接站台和车站大厅的自动扶梯、出入口自动扶梯和换乘自动扶梯。由于扶梯方向稳定,移动速度相对稳定,客流密集但有序。(3)平台。乘客必须穿过月台区域,包括集结区和降落区。靠近安全门的区域称为下降区域,乘客可在此排队、上下移动;散射区位于平台中央,为下车乘客的散射提供空间。站台客流量大,早晚高峰客流量大。(4)车门。客运交通拥挤,特别是在人群大量上下移动,而且大门即将关闭时风险因素增加的情况下。。总之,地铁站出入口、车站大厅、楼梯、楼梯、车站、门、车道、换乘车道等不同设施的客流特征各不相同。结合各自的客流特点,能够实现合理的视频监控采集点设置,达到最佳采集点设置效果。
2、总体架构
        根据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架构,总体可分为3个层级:车站监控管理中心、线路监控管理中心、线网监控管理中心。3个管理中心由低到高逐级连接,信息的流转可逐级双向进行。同时,可根据具体需求和现有线网的复杂度,也可不设置线路监控管理中心,即该系统的总体架构划分为2个层级,车站信息直接汇聚到线网监控管理中心,简化系统流转程序。为保障该系统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将采用“设备利旧”和“更新改造”相结合模式,若车站的空间环境和设施允许,可在站级层完成本车站监控信息的解析和存储功能,上级管理中心拥有调用和选择性观看、分析和存储等权限,这种模式需在每个车站后端部署计算资源,额外造成成本增加和管理分散的问题,但网络带宽占用较低,传输效率高、实效性较好、建设模式简单。也可采用集中计算和存储的模式,在线路调度管理中心或线网管理中心集中完成管辖车站监控信息的智能解析和存储功能,车站级只用来完成视频流和信号流等源数据的采集,在上级管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和管理,管理模式相对简单,整体管控效率较高,为实现整个线网级的管理奠定基础,但这种模式对网络带宽要求较高,将造成传输压力大的问题,需对网络设备进行处理和升级改造。系统的建设模式和架构可根据城轨用户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置和选取。同时,城轨大客流监测及预警系统将汇聚ATS、国铁、公交等相关内外部信息,进一步丰富数据源,并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交互联动,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大客流运营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全面化和有效化。
结束语
        结合城轨实际场景和不同管理用户的监测需求,对城轨交通大客流监测与预警系统进行深化研究和设计,从车站、线网等不同层级提出系统的总体架构、不同时间客流运营状态的智能检测、统计分析、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等,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安全运营的综合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8〕13号[A].北京,2018.
[2]王爱丽,赵元,王子腾,等.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信息智能检测与管控系统研究与设计[J].铁路计算机应用,2020,29(2):68-72.
[3]张月坤.北京地铁客流密度自动检测技术研究[J].中国铁路,2017(4):96-100.
[4]王婵婵,张琦.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日常大客流检测及预警需求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10):11-15.
[5]潘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预警与控制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