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西葫芦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5期   作者:布海丽齐·太外库力
[导读] 西葫芦是人们日常饮食中较为常见的蔬菜类型,
        布海丽齐·太外库力
        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业科)844400
        摘要:西葫芦是人们日常饮食中较为常见的蔬菜类型,西葫芦自身对于生长地区的要求并不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西葫芦规模化种植项目也在不断推进,而大棚栽培技术的推广为西葫芦的种植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环境,也促进了西葫芦种植范围的逐渐增加。同时,西葫芦在实际生产中的各类病虫害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而各类药物的应用导致病害类型也在不断进行丰富和多样化变化,需要全面了解不同西葫芦的病因类型以及发病症状,以便于及时对其病害进行防治处理。本文主要针对大棚西葫芦生长中常见的病害类型进行了介绍,并就其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应该能够通过各项技术的完善,培养更为优质高产的西葫芦。
        关键词:大棚;西葫芦;病害
        西葫芦属于南瓜的变种类品种,又被称为二月瓜、白瓜、番瓜、角瓜等,西葫芦自身的营养含量非常丰富,主要为葡萄糖以及维生素c等,另外其自身的钙含量也比较高,能够起到消烦止渴、清热利尿、消散郁结的效果,是非常高价值的蔬菜类型。随着西葫芦育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产量以及抗逆性也有了明显增强,但是仍然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的影响,其中常见的主要为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霜霉病以及绵腐病,此类病害的发生均会对西葫芦的正常生长以及质量的提升产生影响,甚至导致西葫芦出现大量减产的情况,影响西葫芦种植的经济收入。
        1 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1.1白粉病
        西葫芦感染白粉病之后的最主要危害体现在其叶片部位,在西葫芦苗期便有可能发生此病症状,主要为其幼茎以及叶片上出现明显的白粉病斑,随着患病时间的不断增加,病斑面积会逐渐扩大,甚至遍布整个幼茎以及叶片,相应的叶绿体体积数量也会逐渐降低,西葫芦自身的光合作用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随着其病菌的不断发展,后期会老熟变为灰色,病斑上则会生出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逐渐变为黑色。针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治,需要加强对于大棚内的环境管理,切忌出现空气干湿交替的情况,如发病之后可以通过45%百菌清烟剂喷洒的方式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较好[1]。
        1.2灰霉病
        西葫芦感染灰霉病之后所受害的部位主要为花朵、叶片、果实、茎叶部位,花以及幼果的蒂部感染灰霉病之后会变为水浸状,随后会渐渐软化发展。随着其大棚内湿度的不断增加,叶病变表面会出现绿色的霉菌,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整株西葫芦死亡,对于西葫芦产量产生的危害极大,针对西葫芦灰霉病的防治可在其发病之后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并将患病的花叶以及茎叶等及时进行摘除,可增加大棚内的通风以及透光效果,选择5.5%万霉菌灵粉尘剂喷粉的方式进行病害的处理。


        1.3 绵腐病
        西葫芦感染绵腐病之后,其病变部位主要为果实部位,感染初期其果实会出现椭圆形水浸状态的绿色病斑,随着感染的逐渐加重,病斑会逐渐变暗且病斑处会有明显的凹陷,而果实则会渐渐腐败成褐色,其表面会出现大量的白色霉层,针对绵腐病的处理,首先需要在其栽培技术上进行调整,可以通过高垄栽培的方式进行预防,且需尽可能以膜下浇水为主,避免出现大水漫灌的情况加重绵腐病的发病,西葫芦绵腐病发病之后可以通过14%的络氨铜水剂300倍溶液进行喷施治疗,每间隔10天可喷施一次,连续喷施三次即可[2]。
        2 病害综合防治要点
        2.1 品种选择
        西葫芦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害类型比较多,需要综合通过栽培以及田间管理技术的调整,提升西葫芦对于各类病害的抵抗能力,需要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需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温度状况、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进行相应的挑选,从而降低病害情况的发生。
        2.2 种子处理
        西葫芦品种选定之后需要对其种子进行抗性增强处理,可以选择药物进行拌种消毒,之后进行催芽种植,从而提升对于西葫芦种子的杀菌消毒效果。
        2.3 培育无病壮苗
        西葫芦种植后出苗时期其抵抗能力较差,需要加强这一时期的管理,需要做好各类病害的防治处理,同时需要降低各类虫害的发生与避免其诱发病害的共同发作,可以通过遮阳网或者防虫网的布设,提升西葫芦幼苗对于宠害的抵抗能力。另外,对于无病育苗进行管理时需要加强对于其育苗土制的消毒处理,在各类药物使用时且需控制好药物的使用量,避免药量过大影响到西葫芦幼苗的正常生活。
        2.4 合理密植
        西葫芦种植时通过合理的进行密植也能够提升其对于病害的抵御能力,但是种植密度也不宜太大,需要确保每株西葫芦苗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一般大棚的定植密度需要控制在行距90-100厘米,株距50-60厘米,西葫芦苗生长到子叶时期,需要及时进行嫁接以及分苗,需要确保整个大棚内的通风环境较好,具有充足的光照[3]。
        2.5 合理管理
        西葫芦种植田间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的施肥以及管理,注意做好地膜的覆盖,浇水时区控制好浇水量,以少而勤为主,同时需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根据不同时期西葫芦的生长情况合理进行施肥,针对已经患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治疗或者清除大棚外,避免出现病害大范围发生的情况。
        结束语
        综上可知,加强对于西葫芦种植过程中的病害防治处理,对于西葫芦种植产量质量的提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需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西葫芦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措施调整,以确保西葫芦产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斌, 通乐嘎, 尹嘉敏,等. 种植模式及密度对不同籽用西葫芦品种病害及产量的影响[J]. 蔬菜, 2020, No.351(03):26-30.
[2]张经伟[1]. 棚室西葫芦晚秋延后丰产增效种植技术[J]. 新农民, 2019(1):63-63.
[3]余露. 3月大棚蔬菜开花结果期如何防治抗药性害虫[J]. 农药市场信息, 2019, 000(007):P.54-55.
[4]刘蕾. 辽西地区日光温室冬茬西葫芦生产要点[J]. 现代农业, 2020(3):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