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姗姗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技工院校数量增多,一大批技工专业人才开始走向市场,而随着技能专业人才数量增加,市场上许多职业技能型人才逐渐趋于饱和,技工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可谓是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就业发展,改变技工院校的教学现状,文章尝试从以就业为导向的角度出发,分析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好技工院校招生的方法和策略以求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就业;技工院校;招生工作;思考
顺利就业,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许多学生选择技工院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由于市场上技能型人才逐渐趋于饱和,加之部分工作要求高、难度大,工作条件艰苦,因此近几年来,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招生难度也不断增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发展,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困境,文章尝试从就业的角度分析技工院校招生改革的方法和策略,以求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就业发展需要,推进技工院校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思想上下定决心,敢打一场扩大招生的硬仗
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要想做好以就业为导向的技工院校招生工作,首先需要转变院校内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认识,使他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招生工作之中,认识到增加生源数量,帮助学生在未来更好的就业发展,是每个教师都应当承担的责任,其并非是招生就业办教师单方面的责任,只有全院教师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做好相关工作。在具体的招生工作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认识以及价值观念,明确为何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技工院校招生工作。认识到只有更好的帮助学生就业,才能使得更多学生信服学院的实力,提升学院的口碑,促使学院获得更多优质生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二、工作上精心谋划,全力拓展技师学院的招生空间
招生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招生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学校招不来学生,一切都是空谈。由于一些传统专业的老师已经没有学生可教,一些曾经很火爆的专业现在学生逐渐减少,教室、宿舍、教学资源出现闲置;学院生源比较好的计算机类、汽修、机电一体化等专业,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风险;社会上抢生源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民营职业院校有偿招生,花大价钱雇佣中介进行招生。蛋糕就那么大,到底是“先下手为强”,还是“后来者居上”?谁能够把握住机会,招到足够多的学生?没有学生就没有收入来源,没有收入学院就无法正常运转,无法兑现教职工奖金津贴补助,无法及时维修教学设施和设备等等,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可以说,招生关系着技工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办法总比困难多。学院通过在公交车、出租车、电视台、广播电台、乡村墙体加大招生宣传;同时,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将原有系部更名为水利工程系、交通工程系、智能制造系、信息技术系、现代管理系、通识教育部;同时,学院领导带队走出“象牙塔”,深入企业调研、学习,根据企业、市场、社会需求,增设了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环境保护与检测、无人机应用技术、铁路客运服务(高铁方向)、行政管理等专业,加大对职教高考的重视,均为学院扩大招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各系部、处室的党员领导干部带领职工群众,既压担子、又教方法,既组团队、也树典型,一举扭转了招生人数下降趋势,实现了招生工作的V型反转,以实际行动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三、方法上独具匠心,重视运用新媒体
学院在招生工作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发展成果,利用互联网、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新手段加大招生政策宣传力度,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对学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改版,进一步扩展学院对外宣传,接受查询、咨询,为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高效温馨暖心服务的窗口。学院招生就业处建立了招生网,统一发布招生简章、招生政策、招生问答,实现网上宣传、咨询、互动、报名、录取、查询录取结果一站式服务,开通了一条招生宣传、录取、查询、咨询服务的信息高速路。
按照政府要求,学院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深度合作,探索“工学一体化、多元化育人”新路径。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数控加工专业、汽车维修专业已经与南水北调工程山东公司、金永和数控、唐骏欧铃、青岛四方机车等大型企业签订了“双元”育人合作协议,订单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了三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院加强与省内外企业联系,与金永和、唐骏欧铃、海信、青岛四方机车等开展校企合作,组建订单班。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让学生及家长口口宣传,转变社会对技术技能工人认识上的误区,让学生和家长放心,也提高了学院招生的影响力。近年来,学院适应技能培训新形势,积极拓展非全日制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渠道,先后组织了“新型学徒制”培训、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库区移民培训和幼儿园教师、保育员等人员技能培训等,培训人员2000余人。同时,学院积极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主动承担起 “技能扶贫”重任,录取培养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186人,招收农村户籍和家庭贫困学生4000余人,达到学一技之长,解一家之困,圆一生之梦,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
四、作风上情暖人心,充分调动教职工招生积极性
招生工作是技工院校的根脉,只有把根留住,呵护好、浇灌好,技工院校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葳蕤挺拔。做好技工院校招生工作,靠一个带头人、一个领导班子、一个招生办公室是不行的,必须坚持发动全体教职工,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动员群众、问计于民、集思广益。学院创新招生工作思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教职工意见和建议。教职工更加关注招生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非常有胆识、有远见、有创意的“金点子”(共发放问卷314份,征集意见、建议383条),比如“任务到人、多奖少罚、加大宣传、打造精品网站、利用微信公众号、拍抖音小视频”宣传招生等等。学院在制定招生方案时,采纳了绝大多数教职工意见、建议。学院学习借鉴兄弟技工院校的经验,花大力气宣传招生政策,从择校择业观念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利用网上平台招生。同时,在专业建设、教学质量上狠下工夫,注意吸收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到校任教,建立起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努力培养德技双修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招生工作。
总之,就业是广大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其在招生时,不能仅仅只是从如何获取更多生源的角度出发,还应当重点思考,在招生工作圆满完成之后,如何有效的保证学生的就业发展需要,使得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能够更加顺畅的走上工作岗位,这样才能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使得技工院校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发展壮大,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玉婷.互联网时代下本科招生工作信息化的思考与实践[J].大众标准化,2020(24):237-238.
[2]鲍桂莲,刘春玲.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实效性及策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11-13.
[3]李天成.分析新形势下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标准化,2020(20):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