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管线交流干扰原因排查及治理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6期   作者:王萌萌
[导读] 国家管网公司某管线58#~98#管段受到明显交流干扰,
        王萌萌
        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 江苏 徐州221008

        [摘要]国家管网公司某管线58#~98#管段受到明显交流干扰,为缓解该管段交流干扰,对58#~98#进行了详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显示,72#~82#受到的干扰较明显,在此基础之上,制定了缓解措施。
        [关键字]管道;杂散电流;腐蚀
1 项目背景
        经前期调研,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储运公司某管线58#~98#测试桩段管道受到交流干扰。其中,72#~82#管道东侧有220kV高压交流输电线并行,最短距离仅为115m,最大距离约为600m,高压交流输电线对该段管路造成干扰。因此有必要对该管道进行交流干扰检测及腐蚀评价,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排流措施。
2 检测方法
        本次测试中,采用的主要测试参数有:管道阴极保护状况(通电电位、断电电位)、交流干扰电压、交流电流密度。 首先,采用万用表对临近高压线的58#~98#测试桩40公里管道进行10min杂散电流干扰数据普测。对于管道上存在大于4V的持续交流干扰电压的区域,采用UDL2 、极化探头和试片对管道的通电电位、断电电位、交流干扰电压、交流电流密度等参数进行24h测试。
3 测试结果及数据分析
        58#~98#测试桩管段通电电位、断电电位和测试点处土壤电阻率数据曲线图见图1。该段管道阴极效果良好,管道电位整体平稳,未见明显直流干扰。

图1 日仪线58#~98#测试桩管段阴极保护通电电位
        测试完成后,根据GB/T 50698-2011《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的要求,计算了各测试点交流电流密度,对各测试桩交流干扰电压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如图2,以及交流电流密度结果示如图3。

图2 58#~98#桩40km管段交流干扰电压
        由图2可见,与高压交流输电线并行的72#~82#桩11处管段交流干扰电压高于4V,该段应采取交流电流密度进行评估;94#桩管段处还存在干扰峰区,但电压峰值仍低于4V。其余管段交流电压均小于4V,交流干扰水平为“弱”。 对交流电压高于4V的72#~82#桩管段,计算管道平均交流电流密度,见图3。63#-83#及90#-94#管段,共有26处交流电流密度高于30A/m2,而72#~82#桩11处管段交流电流密度位于或高于100 A/m2;根据标准要求,这些位置宜采取交流排流措施。

图3 58#~98#桩交流电流密度
        结合管线和高压输电线路路由,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在与高压线并行时,交叉位置和靠近位置,管道的平均交流电压相对较高,干扰峰值主要分布在72#~82#桩管段。后期计算得知,73#、81#测试桩处管段交流干扰电流密度处于30~100A/m2之间,交流干扰程度评价为“中”,宜采取干扰防护措施。58#、62#、63#、69#、85#、86#、89#、93#、94#、95#、96#测试桩处交流电流密度均小于30 A/m2,干扰程度判定为“低”。
4.排流整治方案
        2019年8月和10月两次现场检测数据均表明,日仪线管段受附近220kV高压输电线路杂散电流干扰,干扰类型为交流干扰,干扰最严重位置在72#~82#桩管段。为缓解管道的交流干扰,必须采取干扰防护及杂散电流监控措施。
4.1排流地点
        综合考虑两次现场检测结果,72#~82#桩管段11处可列为首批缓解治理点,特别是电流密度较高的72#、75#、81#桩3处。若将测试交流电压结果等比例折算为夏季用电高峰期的干扰电位,并计算交流电流密度,66#-83#及90#-94# 2管段交流电流密度高于100A/m2,根据标准要求,这些位置宜采取交流排流措施。
4.2排流装置的安装
        每处排流装置包括1台固态去耦合器、100米锌带、1套杂散电流智能桩、1支排流测试桩、配套电缆。
4.3排流效果监测与评定
        安装排流装置后,采用数据记录仪再次检测管道通电电位、极化电位、交流干扰电压、流过排流装置的电流大小及方向、电流密度等监测数据。通过管地交流电压低于4V或交流电流密度小于60A/m2评定对排流装置对管道的保护效果。
5.结论与建议
        (1)现场检测数据结果表明,日仪线管段受高压输电线路杂散电流干扰,干扰类型为交流干扰。交流干扰最严重位置在72#~82#桩管段,这11处交流干扰电压均高于4V;72#~82#桩两侧管段交流电压均小于4V,干扰逐渐减小。
        (2)对交流电压高于4V的72#~82#桩管段,交流电流密度计算表明,63#-83#及90#-94#管段,共有26处交流电流密度高于30A/m2,而72#~82#桩11处管段交流电流密度位于或高于100 A/m2;根据标准要求,这些位置宜采取交流排流措施。
        (3)结合日仪线路由和高压输电线路位置分析,在与高压线并行时,交叉位置和靠近位置,管道的平均交流电压相对较高。72#~82#桩管段与光伏发电厂临近,该段较高的交流干扰电压也可能部分源于光伏发电厂的影响,但也不排除该段管段与高压输电线路相对位置较近所致。
        (4)综合考虑两次现场检测结果,72#~82#桩管段11处可列为首批缓解治理点,特别是电流密度较高的72#、75#、81#桩3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