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邓志洁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邓志洁
[导读] 随着人们对思维的深入研究,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思维被细分成不同种类,在教育系统里比较常被提及的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等。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内涵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深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被着重提出,为了达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各学龄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者付出努力进行探究,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培养方案和策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白沙镇白沙完小  邓志洁 674100

摘要:随着人们对思维的深入研究,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思维被细分成不同种类,在教育系统里比较常被提及的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等。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内涵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深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被着重提出,为了达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各学龄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者付出努力进行探究,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培养方案和策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是学生接收知识的主要来源,并且数学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进行接触和学习,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思维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一、注重生活联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而言,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联系紧密,从基本的“加、减、乘、除”“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到“图形的认识与应用”,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影子”。在实际教学阶段,当数学教师向学生教授“难点”“重点”数学知识时,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建立联系,以直观具体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再次认识生活。不仅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实践应用有着积极影响。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时,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相关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抽象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动手实践的方式,利用一张A4纸,对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折叠、拼接,然后计算A4纸涉及到的面积,利用“面积转化”的思想,得到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表面积。当然,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例如,在新房子的墙面上刷涂料,从全局的角度观察房屋结构,可以将房屋整体看成一个长方体。通过对屋子内部刷墙面、墙顶、铺地板等实际装修活动的观察,将房屋内每一个面的面积相加,最终得到的总面积便是房屋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通过培养学生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相联系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塑造以及应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化的方式体现,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对相关理论知识、定理概念、数学公式的理解与记忆,让学生实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二、组织猜想活动,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能力
        猜想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强化他们灵活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组织猜想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延伸更多知识内容,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发散自身思维,从一个问题出发,猜想多个答案,自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探索问题的答案,形成灵活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除法”知识时,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提出问题:“小军家距离学校1570米,而小军4分钟走了444米,小军到学校还需要走几分钟?”并让学生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算法,使学生从不同方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灵活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有的学生提出解决方案1:“小军用4分钟走了444米,那么小军按照这个速度继续行走,也就是(1570-444)÷(444÷4)=10.14分”。有的学生提出解决方案2:“按照小军的速度,走完全程共需要时间:1570÷(444÷4)=14.14,再减去已经走完的4分钟,所以小军还需要走10.14分钟”。还有的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乘法知识,提出解决方案3:“把小军已经走过的444米看作一个整体,看总路程共包括多少个444米,计算出所需的时间,4×(1570÷444)=14.14分,减去已经走过的4分钟,小军还需走10.14分钟”。这样,学生能够调动灵活的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多种解决方法,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形成发散思维。
        三、多元化教学方式,构建数学思维框架
        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这改变了过去以教会学生做题为目标的教学理念。所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框架,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如开展观察法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学图形或图片,发展形象化思维,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如“你能找出平行四边形几条不同的高?”学生依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很快能找出两条高,但是有一条要将底边延长后才能得到,学生对此有些疑惑。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回忆概念,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并判定自己画的高是否正确,指导学生将底边延长画出平行四边形完整的高。再如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疑难问题可用综合分析法进行教学,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可给出计算题目“125×24”,通常学生看到题目后会直接列出竖式进行计算,这样就把这道题的计算变得比较复杂。教师可指导学生先对数据进行分析,如125和8的积是1000(运用综合分析法),而24是由3个8组成(运用综合分析法后进行分析),所以此题目可以写成“125×8×3”,如此就能快速得出答案,即“3000”。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数学的思维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因为教师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太重视,并且小学数学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少,教师为了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便会忽略学生思维上的培养。为了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建设和培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对不同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于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读写算,2020(11):98.
[2]石拓.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科普童话,2019(42):45.
[3]刘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2):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