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博物馆藏青铜器锈蚀物检测及机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罗荣斌
[导读] 新乡市博物馆藏青铜器较多,历年来在对豫北区域内,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各个历史时期的青铜器。 此次保护修复的金属文物,主要来源于解放前后,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和国家建设工程抢救发掘出土的文物,并从中选出残、缺、断、裂、变形、有害锈较为严重的青铜器20件(套),需进行保护修复处理。

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 罗荣斌  453000

        引言:新乡市博物馆藏青铜器较多,历年来在对豫北区域内,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各个历史时期的青铜器。 此次保护修复的金属文物,主要来源于解放前后,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和国家建设工程抢救发掘出土的文物,并从中选出残、缺、断、裂、变形、有害锈较为严重的青铜器20件(套),需进行保护修复处理。
        1现状调查  文
物基本信息列表

        2检测分析
        为理清“有害锈”的结构特点及分布,揭示这批青铜器的保存状况,探讨青铜器的腐蚀特征及腐蚀机理,选择该批文物中5类有代表性的馆藏青铜器残片作为样品,利用X射线荧光、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A)及傅里叶显微红外分析仪等手段,对金属器物的合金成分、锈蚀物的显微结构及基本性能等进行分析检测。
        2.1合金成分分析
       

        2.2傅里叶红外显微分析
 

        2.3 扫描电镜显微形貌分析
                                      2.4 ESEM-EDA分析
        采用FEI公司QUANTA-650型ESEM及能谱仪进行测试。


 

        3结语  
        该批青铜器,按1%含量为元素组成的下限来看,以锡铅青铜为主。锈蚀成分结构存在很大不同,同时其微观形貌也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锈蚀组织结构疏密不一致,特别是部分器物(10715鼎腹部粉状锈蚀物)中存在氯元素的粉状锈。
        该批青铜器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锈蚀产物主要呈绿色、孔雀蓝色、褐红色等,部分器物矿化严重。根据锈蚀产物的矿物组成分析,青铜样品表面的绿色或蓝色锈层的主要成分是孔雀石和蓝铜矿,个别器物上的点状、绿色锈蚀物为氯铜矿,说明该馆青铜器的保存状态及保存环境较差。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保存环境中的O2、CO2、H2O及部分含S有害气体等因素的作用是促使青铜器文物腐蚀的关键。因此,对于这批出土青铜器的保护,首先应去除有害锈、避免与氯离子接触;其次,是改善保存环境,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缺氧、洁净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1]张玉忠:青铜病的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北京化工大学,2000
[2]孙淑云:太原晋国赵卿墓青铜器的分析鉴定//中国冶金史论文集。北京科技大学,2002: 178-188。
[3]胡东波:《文物古迹的X射线成像》,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