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樊菊花
[导读]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广大地区的小学生,通常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方面影响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同时,另一方面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出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目标下,本文将详细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给我们搞保育员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些参考价值。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姜庄乡汪集中心小学  樊菊花   461700

摘要: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广大地区的小学生,通常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方面影响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同时,另一方面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出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目标下,本文将详细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给我们搞保育员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生;卫生习惯;养成
        引言:基于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各界人士不单单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理论知识,而且也希望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生活以及卫生习惯。像平时学生在校期间,看到地面有垃圾不主动捡起,自己不注重卫生习惯等,看似比较细小的事情,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那么从长远来看,必然不利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了能够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身为教师人员就应该发挥出榜样作用,平时多注意引导一些细节问题的基础上,为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1.师生示范做榜样
        小学时期的孩子,虽然身心以及智力等还没有发育完全,但是他们通常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尤其面对教师的一些行为,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愿意模仿的心理。出于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形成的目标下,这就要求教师从自我做起,先应该保持自身一些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在为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的基础上,以至于引导学生学习自己的作风。同时,教师作为与学生生活以及学习有着直接关系的部分,自身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学生,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以及直接参与人员,不单单是学生的教师,更应该也是学生的朋友与亲人。教师为了能够给营造良好的示范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平时注意仪容仪表。我们每一个人虽然不能拥有想象中美丽的外表,但是形象却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教师每天到校期间,必须穿戴整理,打扮的落落大方;同时,在日常教学当中,也不能出现弯腰等不良的视觉形象,像课桌上摆放的作业本,也应该要求达到整齐性;最后,小学生班级教育中,因为学生缺少较强自律性,像班级上出现的一些垃圾等,教师也应该及时捡起。或者是看到黑板没有擦干净,也可以主动收拾等,教师这些良好行为,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而学生长时间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自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除此之外,小学班级中都会选择几名班干部,辅助教师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此时教师也可以体现出小干部的带头作用,事先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像一些有意向的同学,完全可以加入到班级卫生管理当中。在此期间,教师必须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构建切实可行的班级卫生管理体系,经过调查明确好一些平时不注意卫生的同学,然后重点引导班干部进行管理与引导。由此一来,针对广大小学生较强模仿能力下,因为教师以及班干部等良好卫生习惯的熏陶,自然而然也能够保证全班同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健全规则记于心
        不管是我们的生活还是学习当中,规则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培养当中,自然也需要教师建立健全规章机制,严格监督好学生的日常表现。作为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支撑力量,教师除了自我形成较强规则意识的基础上,也应该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研究。依靠规则下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才能够对卫生形成充足关注。比如,教师可以在每天的晨会或者是定期班会等活动当中,围绕卫生习惯为话题,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密切交流,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解一些平时认为比较好的卫生习惯,这样对其他同学进行感染的同时,也能够确保在活跃卫生习惯教育环境下,调动全班同学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积极性。例如,在一次班级活动中,教师讲解了一些卫生准则:每天吃饭之前所有同学都应该洗手,保持好良好的卫生形象;针对课桌上形成的垃圾,能够下课之后扔进垃圾桶,如果看到地上有垃圾,那么也应该主动捡起。学生个人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自我形象提升的关键,更是维持良好班级氛围的重要保证。经过教师简单卫生规章制度的讲解,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然而教师通过后期长时间的努力,必然能够为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做好铺垫。
        3.严格训练化于行
        通过以上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教师与教师制定规则有着直接关系,然而接下来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贯彻与落实各项细节。小学时期的学生,本身缺少较强自控能力[1],然而在他人面前,虽然能够短时间内表现出比较良好卫生习惯,但是当身边没有其他人时,就会原形毕露。该点问题的产生,则说明学生根本上还没有形成良好卫生习惯意识。在教师严格制定了规则以后,接下来还需要与学生一同实践与落实。依靠教师榜样作用,对前期制定的规则进行实践,比如,在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如果看到班级上存在很多垃圾,那么自己需要打扫的基础上,也可以引导其他同学加入到工作当中。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大多数的学生,看到自己座位下有垃圾,那么就会往其他同学面前踢,一旦教师发现,必须第一时间制止,并引导学生自行捡起。当然,也可以在品德课程教学当中,挑选几名同学发表自己认为表现好的卫生习惯,在鼓励该名同学继续努力的同时,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借鉴。往往有些时候,很多同学身边的垃圾,并不是恶意扔在地下,因为需要拿其他东西,将拉近进而带出来。面对该种现状下,教师可以要求全班同学事先准备好一个小塑料袋,随时观察自己身心是否有垃圾,一旦发现及时捡起放在塑料袋当中,维持班级良好卫生形象。除此之外,班级内存在的大量课桌、凳子,为了能够营造良好教室学习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相关整理实践活动。每一次下课或者是放学,都要求学生将凳子推进去摆放整齐,收拾好课桌上的书本以及铅笔等[2]。
        结论:
        简而言之,教师要想能够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那么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付出长期的努力,在平时学习与生活中,时刻加强引导,树立自身良好示范作用的基础上,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为学生学习以及综合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蓉,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年),2020,7(10):100,120.
[2]牛莹莹.小学礼仪教育的构建与实施:小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J].小学科学(教师),2020(4):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