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陈霞
[导读]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启蒙时期,教师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幼儿的引导,使其获得智力、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四川省南充市莲池幼儿园       陈霞     637000

摘要:幼儿园时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启蒙时期,教师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幼儿的引导,使其获得智力、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必要性;策略
        在幼儿园之中,即使教师进行了引导和规范,也有可能因为后期的监督、家庭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不良行为习惯难以改正。为了切实地把握幼儿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观念的奠基作用,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幼儿教育的科学手段进一步做好健康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与制定工作,从而为幼儿的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创造环境。
        一、幼儿阶段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必要性
      实践证明,幼儿时期是人整个人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行养成的黄金时期,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基础,这一阶段幼儿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多个角度去培养,并且采取循序渐进的培育原则,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幼儿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贯彻素质教育观的有效方式。首先,行为习惯包含很多内容,通过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能够保证幼儿进行有效文化知识和学习的内在必要力量。其次,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幼儿的个性发展有着关键性影响作用。如:独立、自主的个性品质,不仅对幼儿学习及生活起到关键性作用,也对幼儿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奠基性教育。最后,良好行为习惯的发展能够对幼儿身心和大脑发育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均衡性发展,能够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幼儿常见的不良习惯
      1.生活习惯。目前,幼儿生活习惯都相对较差,安全意识和卫生意识还没有养成。很多幼儿园孩子在放学的时候,都会出现身上乱糟糟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生活习惯没有养成。孩子在家里过于自由和懒散,导致了孩子形成一种主观的生活意识:总会有人替我收拾麻烦。这是十分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
      2.学习习惯。幼儿教育也被称之为学前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基础思维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家长所应当重视孩子的各类习惯培养,并不是所谓的背诵能力和记忆能力。很多家长都盲目地让孩子对幼儿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记忆和理解,这是十分不科学的,不利于当下孩子的逻辑思维发展,也不符合幼儿发展的具体纲要。
      3.思维习惯。幼儿的思维习惯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模仿,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影响力,确保自身对幼儿思维习惯的养成没有恶劣的影响。很多孩子之所以会形成推卸责任,推卸事情,懒惰等不良行为习惯,主要是因为教师作为直接的引导者也存在着这种习惯,这对幼儿的思维发展是不利的。
        三、策略
        1.主题活动,丰富多彩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知、情、意、行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教育需要引领,引领幼儿看到更美的风景;教育需要激励,激励幼儿积极向上。幼儿园应当积极组织主题活动,并结合日常活动的循序培养,促进幼儿终身习惯的养成。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可围绕生活习惯养成开展诸如“健康星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系列活动,使小班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基本能够达到“健康、愉快、充实、有序”。中班可注重礼仪学习,通过开展“礼仪小标兵”“礼仪故事大家讲”等活动,促使幼儿懂得感恩、文明和友爱。大班则可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通过开展“图书漂流”“故事大王、童谣、绕口令比赛”等活动,引导幼儿养成“好问、乐学、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2.组织幼儿模拟健康行为活动
      由于幼儿还不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幼儿在接受理论性的行为习惯教育的过程中常常难以高效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理论性内容,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求其他教学方式,使理论教学内容转化为更易于幼儿接受并理解的教育方式。结合幼儿的实际学习能力,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开展模拟健康行为活动的方式,使幼儿以实践的方式将理论性的行为习惯教育内容进行内化,通过实践操作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且使幼儿能够在切实的实践中积累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应用经验,促成行为习惯的养成。
        3.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试着和孩子做出约定,让他们每天学会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吃饭等。家长要从中督促他们完成,并且及时纠正他们的行为对错。幼儿学习能力较强,但是容易产生惰性,容易对父母的溺爱产生依赖,所以如何让他们克服惰性,抵制依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家长在孩子学习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时,要多夸奖他们,告诉他们这样做很棒,此外,还可以适当地奖励他们想要的东西,充分利用孩子的各种心理,引导他们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个人能力。
        4.重视对幼儿的模范引导,提高其行为落实性
      这个阶段的幼儿,对教师具有强烈的崇拜感。教师的言行举止是他们发展思维,习惯形成的重要参考对象。而且,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对教师的观察最仔细,感受最强,而且会不加选择地进行模仿。因此,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给幼儿带来良好的模仿表率引导,不仅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还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巩固与内化。
      比如,教师要求幼儿做到的,首先要自己做到,对于规则制度,更需要以身作则的遵守,不小心违反,也要勇于承认错误,做到严于律己。这样,幼儿才能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认可良好行为习惯,并自觉遵守良好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因素。家庭的影响效果不亚于幼儿园教师的引导。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和家长的沟通工作,进一步密切家园联系,通过家访、座谈会、网络交流等各种形式,达成一致的教育方法,从而做到互相配合和互相支持,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全面有效的引导,从而不断提高培养效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十分有必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今后发展的基础,家长要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学习。教师要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在游戏中引导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幼儿园与家庭要进行密切的配合,致力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单磊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2):161.
[2]陈韦,王祖芳.论强化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的作用与运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