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品德教育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廖水招
[导读] 幼师不仅仅是知识或是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具有育人为重任。因此,幼师既要重视自身师德修养的不断完善,更要利用自身的育人职责去影响幼儿,并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将自己的人格美、思想美作为一种德育教育、渗透的“利器”去影响幼儿,使之能够在老师的影响下不断形成健康、完善的思想品德。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南城中心幼儿园  廖水招 364000

摘要:幼师不仅仅是知识或是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具有育人为重任。因此,幼师既要重视自身师德修养的不断完善,更要利用自身的育人职责去影响幼儿,并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将自己的人格美、思想美作为一种德育教育、渗透的“利器”去影响幼儿,使之能够在老师的影响下不断形成健康、完善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领域活动;德育教育;几点做法
        引言
        学前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其受身心发展规律影响较大,加之年龄尚小,无法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能够帮助幼儿正确判别事物,知道什么样的事情可做,什么样的事情不可做,从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前教育活动中不仅要进行基础的文化教育和科学教育,更要进行德育,通过德育,促进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幼儿成长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一、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德育教育可以规范一个幼儿的行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行为表现方式,一种是杂乱无章的,想起来是什么就是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另一种是有条理的行为,知道哪些东西应该放在那里,哪些东西不应该放在那里,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幼儿向第二种行为表现方式演变。德育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许多孩子都有缺点,德育教育可以让有缺点的小朋友向其他小朋友学习,学习他人身上的长处和优势,逐渐的弥补自己身上的缺点,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长远的发展,教师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会主动与幼儿搞好关系,达到顺利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教师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主动与幼儿进行沟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环节,在幼儿园教育中不断普及德育教育会对幼儿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二、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1.利用环境创设和家长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情景教学法。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环境渗透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如我们在幼儿园内设置斑马线、交通标识牌,让幼儿们学习交通知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其次,我们也可以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如,邀请交警大队的队长来给我们讲解交通知识,邀请特警大队的警察叔叔对幼儿宣讲关于“防拐骗,防走失”的事例和知识,邀请消防大队、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幼儿园为全体师生及家长讲解如何“知险避险”,做一位文明守法的小公民。最后,运用法制副园长资源组织亲子活动之“圆梦之旅”,参观“交警指挥中心”、“巡特警大队”、“消防应急大队”等,让师生及家长一起学习更多自我保护知识,体会叔叔、阿姨们工作的辛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守法、守律,争做“文明宣讲员”,为更美好的明天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2.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
        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来说,在幼儿园里主要是“玩”,但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学前阶段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玩”这种形式进行教育活动,因此,在落实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幼儿洗手时,在洗手台旁边贴上节约用水的标签,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在幼儿午睡时,引导幼儿安静入睡,以此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做哪些事情,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3.发挥师德榜样作用,引导幼儿品行
        幼师既是幼儿的偶像和榜样,又是他们在幼儿园中最瞩目的焦点人物和监督的对象,幼师在幼儿园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会引起幼儿们的关注。可见,幼师身边无小事,育人首先正己,身教胜于言教,无声胜有声,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此,幼师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也必须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同时,也会要求、培养幼儿的慎独精神,使幼儿能够在学习、生活之中从小处着眼,从微处着手,养成积小善而成大德的习惯,久之必然会达到“以己行而导之”的师德影响与德育渗透的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前阶段的幼儿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受身心发展规律影响较大,难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因此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幼儿的行为和认知模式进行教学。教师首先要考虑德育教学的方法,采用正确的德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成果,同时要考虑德育渗透的时机,只有在正确的时间进行德育教学,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使幼儿在学习和成长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相应的德育,并且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姗姗.在幼儿日常活动中加强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0(25):95-96.
[2]辛星.浅谈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求知导刊,2020(34):85-86.
[3]谭薇.德育渗透功能在儿童音乐剧创编中的地位和作用[J].艺术大观,2020(24):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