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教学 几次洗涤足矣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上   作者:魏弘
[导读] 在边远山区从教的我在十几年教学中,并没有太多机会参加过什么很上档次的大型培训。我想这种现状可能也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常态——并没有太多机会、时间提升自己!然而2018年的仅有的一次还算正规的培训让我收获巨大,对我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都有极大的改变。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宁远学校  魏弘  615000

        在边远山区从教的我在十几年教学中,并没有太多机会参加过什么很上档次的大型培训。我想这种现状可能也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常态——并没有太多机会、时间提升自己!然而2018年的仅有的一次还算正规的培训让我收获巨大,对我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都有极大的改变。专家们给我的震撼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是敬佩,是洗涤,更是升华。这次给我们授课的专家几乎都是年过半百,甚至更老一些的教育工作者,但是从他们身上仍然散发着对学生浓浓的“爱”,对教学深深的“钻”,对教育事业烈烈的“情”!然而我们许多的从教者已经被繁重的工作压力,繁多的工作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被身边或多或少的不公平待遇染得没有了激情,没有了动力,更加没有了耐性!
        这其中让我最最震动的是俞正强教授,他活泼的教态、语言,恰到好处的忸怩作态,眉飞色舞的挑逗表情……无一不让我佩服的妥妥的。刚开始,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甚至有点“娘炮”的秃顶老头子,对他的了解也只限于简介中的各种头号。抱着拭目以待的心情开始了他的一堂示范课。从下发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俞正强老师安排了“平均数”的算法教学。但,当他在抽问同学的过程中了解到: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这个信息的时候,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生硬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完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安排。而是在面对1000多同行人的众目睽睽之下,临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手段,改为引导学生深挖“平均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这是怎样的一种笃定?对教学对学生主体是多么珍贵的一种“尊重”?这才是所谓“真正的将教学玩弄于鼓掌”,我真想给他一个大大的“赞”!并且整堂课生机盎然,将小小孩子的思维、数感培养于无形。这是一种教学的“高境界”,甚至我觉得这种神级的发挥必然是有一些“天分”的因素在里面。能将教学发挥到这种极致的老师,必然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是一个对生活、对学生充满“大爱”,言语诙谐、平易近人、颖悟绝伦的人!这才是真正为教学而生的人才,是天赐良品!
        在此刻,我这颗一心向“教”的心已被这个“翘着莲花指,扭着大蛮腰,抛着小媚眼儿,挑拨着学生是非”的小老头子征服了!我觉得,我崇敬的教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学生是快乐的,老师是快乐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的,戏剧般的课堂却没有偏离“教学的本真”。
        接下来俞正强老师的讲座更是让我醍醐灌顶。


寒窗苦读十几载,从教又是十几载,我似乎这一天才明白:我根本没有看清数学教学的真面目,没有参透其中的大智慧、大脉络!我一味只是在为教学而教学,我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
        却原来,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从自然数、近似数、字母表示数、平均数到负数,就是一个点到线,确定到不确定,真实到虚拟,绝对到相对的过程。却原来我们这些数学老师,包括我曾经的数学老师,都没有把这个暗度陈仓的“暗线”真正悟透,于是我们的“学数学”和“教数学”都显得好难、好累、好无趣!当我们认识、熟悉了确定、绝对、真实的“自然数、近似数”,突来一个不确定的“字母表示数”。当我们的惶恐刚刚平息,又冒出来一个虚拟的“平均数”,都还没彻底明白平均数存在的意义。一种相对的概念数字“负数”又提上了教学日程,这时候的负数已经上升到一种“表示状态”!于是,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更像是一波波僵尸向稚嫩的头脑袭来。俞正强老爷子这时候提出了“数感”这个东西。一个数或说一种数要真正被掌握,被熟练运用,数感的培养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教学一直停留在解决数理,计算数量上面,完全没有意识到数学教与学也可以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其中充满大智慧。
        对于其他专家给我带来的感动还有许多,比如:与我们教学很接近的金奎,课堂很接地气,但不沉闷不做作,看得出对教学的用心和思考。这些都是我应该深刻学习的。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收获便是:除了研究自己正教学的版本教材,要将教学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还应该研究其他版本的教材,将教学延伸出去取彼之长补此之短,制定最适合自己和所面对学生的合理教学步骤——才是教学的大前提。教学过程,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机动和多变的,然而一个教师的功底、思维、见识、知识积累……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个充满“灵魂的过程”。同一个教学知识点出自两个不同的教师,它可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我们每一个从教者都应该竭力将它呈现为“更好”的状态,这是我们的职责。
        我是多么多么希望还能在听听俞教授的敦敦教导,我多么希望回到大学校园,再这么如饥似渴地向前辈们多学点东西,多参透参透教学。可我已经是一个工作者,中流砥柱似的存在。我呼吁:教师发展相关部门多给一线教师一些“含金量高”的培训机会,让他们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
        也许我们都被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弯了腰,也许我们再也没有太多精力享受教学的快乐,更没有了钻研教学探讨乐趣的闲暇……但,只要本着一颗“初心”,不忘使命,相信教学的路不会走偏!对于一个教师的教学生涯有这么几次,甚或一次或许就足够了,足够我们去融会贯通在教学中,不断思考、探讨、反省、发现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法,让我们服务的对象——人能一代强于一代,一代精于一代。无愧于“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