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桃小暖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潘芙蓉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变快,为人子女者工作忙,压力大,对家里老人无暇陪护,父母辈年纪更大了,走路颤巍巍,手指不灵活了,耳朵听不清了,他们逐渐进入老龄化状态,其社交圈越来越小,他们渴望重新融入社会的心情越来越迫切。而社会上“老年人摔倒不能扶”似乎已成为了一种“碰瓷”标签,更淡化了人们的敬老意识。其实,长者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只是两代人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杭州市兰苑幼儿园  潘芙蓉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变快,为人子女者工作忙,压力大,对家里老人无暇陪护,父母辈年纪更大了,走路颤巍巍,手指不灵活了,耳朵听不清了,他们逐渐进入老龄化状态,其社交圈越来越小,他们渴望重新融入社会的心情越来越迫切。而社会上“老年人摔倒不能扶”似乎已成为了一种“碰瓷”标签,更淡化了人们的敬老意识。其实,长者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只是两代人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年轻人需要对老龄化有客观的认识,老年人正在经历衰老,也在积累这个年纪的华彩。
        我所居住桃李春风小镇的“暖心窝”,是专业的长者颐养机构。去年春节疫情防控期间,小镇上的人出不去,小镇外的人进不来,暖心窝里入住了多位老人,特殊时期更需要耐心陪伴。作为小镇业主,我报名成为暖心窝的志愿者,统称桃小暖,接受了短期专业培训。通过跨界学习,使我大开眼界,学习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看电影、做手工、喝茶、读书、听音乐、轻运动等,专注为长者提供相对专业的人性化和精细化的颐养服务,学习从身体、心理、饮食、日常活动等全方位综合评估长者的健康情况,并结合内外因素制定护理方案。我了解到他们的一日生活作息规律和小朋友相近,这增强了我做志愿者的信心。
        当时,暖心窝入住老人年龄最小者71岁,年龄最大者95岁,老人们笑称自己是“70后、80后、90后。”有的身体健康开朗爱笑,有的多才多艺热情大方,有的行动缓慢需拄着拐杖,有的轻度中风需坐轮椅。我想,作为志愿者,最欣慰的可能就是看到老人对自己的满面笑容吧。但在照护过程中,他们并不会时时刻刻绽放笑容给我们,会突然间出现生气转身就走、情绪焦躁不安等各类情况。


我把所有温暖与关爱、欢乐与深情都粘连在一起,用心、用爱、用情传递孝老行为。
        一次陪伴中,我发现老人对电视里播放的折纸造型和益智游戏感兴趣,为了让每人体验到参与简单手工活动的乐趣和成功感,我就像在单位里执教一样,更细心地做好前期准备,备课到凌晨一点多,尽量将各环节考虑周全。我的陪伴与爱护,让老人尽情享受亲切融洽的氛围,放心让我和其家属视频聊天。寒假期间的相处,连接起老人、家属与我之间弥足珍贵的人情纽带,形成了一个线上线下同步温暖的朋友圈。一位奶奶说:“我就像在上幼儿园。潘潘照顾我吃饭,陪我玩,问我身体舒不舒服,还讲故事给我听,我不耐烦了还会发个小脾气,潘潘也不生气。”
        暖心窝的爷爷奶奶从来不缺仪式感。各种节日,从不遗漏,就连附近超市开业了,工作人员(昵称暖宝宝)和志愿者(昵称桃小暖)都会带着老人出游和购物。每一次出行,每一个节日,我们都精心策划,周密准备。我们用自己最朴实的言语,最温暖的拥抱,诉说着亲情,让整个暖心窝充满爱的气息。我感受到了老人们不服老的人生态度,对自己不放弃,对岁月不妥协。他们最怕别人说自己老,他们想学新知识,认识更多年轻人,扩展自己的社交圈,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我很庆幸是一名桃小暖,我也带儿子抽空去志愿服务。关爱长者,如同善待自己的未来。在暖心窝,不论你有着什么样的社会身份,几代人,全龄化,互帮互助,亲如一家,这是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交往状态。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需要回归传统敬老孝养文化。我是桃小暖,将用心和趣味,融进每一个细节;将激情和智慧,融进每一个活动;将温暖与情怀,融进每一段陪伴时光。希望更多人融入敬老圈,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到社交健康,全方位关注长者的身心状况,助力提升老年生活质量,不仅“老有所养”,而且“老有所乐”,绽放属于自己的芳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