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支架"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例谈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闫会玲
[导读] 学习讲究的就是方法的探索,如果单纯的靠记忆或者强硬的理解,那么这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每个学科都有独属于他们自己的一套“密码”。小学就要开始这种学习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逐步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密码”,找到的方法,而不是处于混沌的状态。如果说语文比较注重理解表达,数学在意逻辑思维的梳理,而英语就需要日常的积累,那么“支架”就是老师为学生学习搭起来的桥梁。

河南省许昌开发区瑞昌路小学   闫会玲   461000

摘要:学习讲究的就是方法的探索,如果单纯的靠记忆或者强硬的理解,那么这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每个学科都有独属于他们自己的一套“密码”。小学就要开始这种学习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逐步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密码”,找到的方法,而不是处于混沌的状态。如果说语文比较注重理解表达,数学在意逻辑思维的梳理,而英语就需要日常的积累,那么“支架”就是老师为学生学习搭起来的桥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注重支架式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台阶,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支架”;难点;突破法;阅读学习教学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对于个人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肯定,也符合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强度和难度越来越大,在学习过程中难点的突破也成了学生的难关。老师们在教学时都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教学方式,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积极。在前段时间去郑州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时,听了专家老师的培训和郑州市几所小学老师的课后,给我感触最深的一个词就是“支架”。支架式教学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是指“为学习者建构其对知识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这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我觉得“支架”最重要的作用或者说老师搭建支架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章可循,解决难点的时候知道方向,学到了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样无论是在理解或者是记忆上都会变得更加简单而高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授人以渔的目标。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学习支架的形式要与学情、教学重难点等相结合
        其实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会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支架,比如质疑、表格、填空、思维导图等等。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支架合适,要根据课堂的不同阶段,不同目标以及重难点合理设置。以在郑州培训时听一位老师讲的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西门豹治邺》为例,因为课文较长,四年级上期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梳理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这老师就以小标题的形式让学生填空,理清文章条理,了解文章主要段落的意思:摸清情况——(    )——兴修水利。把这个填空的支架给学生以后,学生首先对第一部分的内容和最后一部分内容的起止点有了寻找划分的依据,同时老师这两部分采用小标题概括内容的形式也给学生填空提供了线索,让他们能够想办法用更简练的语言,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同样在一位老师讲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时,因为要学习了解文章大意这一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也采用了填空的形式并提示了学生部分段落的主要内容:_____(时间),我在____(哪里),______(干什么),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多次进行相关的训练后,学生就会逐步形成相关的思维,学会梳理思路,逐步分析,寻找线索,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学习支架的采用要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的发展主体”这个理念,许昌市名师苏书明老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瞧,这群吝啬鬼》时,以问题带动学生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苏老师通过质疑“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根手指是什么含义?”这一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进行思考,并明确告诉学生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学生在阅读、思考、圈画的过程中理解、交流,明白了严监生至死还是一个守财奴的形象。
        接着通过导语中提到的“严监生是个很有钱的人”这样一句话以及老师补充的资料让学生表达对严监生这个人的看法,通过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家里这样有钱,快死了还关注这微不足道的两茎灯草,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吝啬鬼!
        然后抛出第2个问题:严监生的吝啬不止表现在故事的结局上,还表现在严监生的“三次摇头”中,通过让学生读读相关的句子感受三次摇头的区别,揣测人物心理的变化,感受严监生的吝啬。再让学生用关注关键词的方法具体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通过对严监生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到严监生的吝啬。
        上到这里苏老师并没有结束他的引导,而是让学生想一想:严监生在家人猜不出他的想法,摇着头绝望的时候,可能想说些什么?这时人物的形象已经在学生的心中丰满的树立了起来,学生就能准确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了“你们这群败家子儿啊,居然点两茎灯草,多费油呀!”等精彩的发言。苏老师的这节课既抛出问题作为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支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我们如何使用支架做了很好的示范。
        三、利用学过的写作方法进行支架搭建,让学生逐步形成主动的思维模式
        每篇文章都有它完整的结构,比如总—分—总等,学生在阅读当中遇到这样类型的文章后,就要让学生了解这类文章的结构,找出整篇文章的中心,经过多次进行这样的思路搭建并熟练实践后,对于这类文章内容的解读就能形成主动思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授之以渔”,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太阳》的学习中,有了三、四年级对这种文章结构多次的学习后,老师稍加点拔,学生就可以看到文章先是写了太阳是什么,又写了太阳的作用,最后总结写了太阳照亮了我们美好的世界,这样一分析下来文章的思路就非常清晰,学生解读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提供支架的作用就在于突破学习的难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合适的支架进行教学,无论采取哪种学习支架,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高效、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支架让学生习得方法、运用方法、掌握方法、学得轻松,让课堂更有活力,让老师教得更省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