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 彭跃平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彭跃平
[导读] 在传统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的仅仅停留在提升学生的应试分数上,凡是应试成绩好的学生就被教师简单粗暴地划分到优等生的行列中,相反则是大家口中“无比嫌弃的后进生”,且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方法的关注则显得十分稀缺。基于此,以下对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中心校 彭跃平   645350

摘要:在传统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的仅仅停留在提升学生的应试分数上,凡是应试成绩好的学生就被教师简单粗暴地划分到优等生的行列中,相反则是大家口中“无比嫌弃的后进生”,且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方法的关注则显得十分稀缺。基于此,以下对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科学思维;策略
        引言
        结合小学科学的特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积极推动课堂问题化,通过合适的问题来把控课堂节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通过探究式问题、延展式问题和并列式问题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创新性以及思维深度,发挥了小学科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作用。
        一、创认知冲突激思维活力
        认知冲突,指原有观念与新情境出现对立时所产生的不平衡状态。通过创设认知冲突,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被打破,为适应新经验,构建新的平衡,思维活力被激发,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案例d:身体结构的左右对称性“观察我们的身体”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中的内容,“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是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数学学科关于轴对称的学习在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因此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属于教学难点。为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尝试。学习人体的组成之后,笔者在白板上出示人体的图片,请学生指一指身体的四部分组成,然后出示遮住身体上半部分的图片,提问:“如果只留身体的下半部分,我们还能看见身体的四部分组成吗?”学生回答“不能”。笔者接着出示遮住身体右半部分的图片,提问:“如果只留身体的左半部分,我们还能看见身体的四部分组成吗?为什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思考人体左右结构的特点。
        二、做好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小学科学课程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作为核心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开展课程活动时,教师应该通过课堂问题做好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提出课堂问题之后不要过度干预学生思考,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如果在探究过程中存在困难,教师要适当地给予提醒,辅助学生探究。例如在“盐和糖去哪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盐和糖是否还在水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学生根据盐或糖溶于水之后水的颜色和味道,对比未加入盐或者糖的水,发现水发生了变化,因此认为盐和糖还在水中。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有了一定的结论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整理探究的结论。



        三、借教学直观促思维发展
        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高效能思维活动的产生必须建立在大量直观材料的基础之上,这样学生获得的感性材料越多,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就越突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进行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高效能思维活动的产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案例a:神秘的魔术箱“发现物体的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的内容,由于“特征”一词较抽象,学生不能理解其含义,而对于“物体特征”以及“动物特征”的学习贯穿于一年级下册教材始终,所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征”的含义成为教学难点。为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笔者进行如下的教学尝试。自制教具“神秘的魔术箱”:准备不透明纸箱,纸箱上设计学生可伸进手的大孔,纸箱侧面留有教师可更换物体的小孔。上课伊始,笔者首先展示“神秘的魔术箱”:“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你们猜一猜老师变出了什么物体?”笔者从纸箱侧面的小孔将乒乓球放入纸箱,然后请一名学生将手伸入大孔摸一摸,猜一猜纸箱里有什么物体。学生根据球形及其粗糙程度等特征,猜出物体是乒乓球。
        四、将实验与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又动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科学探索来说尤其如此,教师要利用小学科学课堂这个契机,在科学启蒙阶段就让学生养成通过实践来验证知识的习惯,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注意将实验与教学问题相结合。例如在“声音的产生”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等常见的材料来进行声音产生的小实验。首先将空纸盒的盒盖去掉,将橡皮筋绷紧在空纸盒上,让学生尝试用手拨动橡皮筋让其发出声音,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然后还可以让学生用准备的小鼓和绿豆来进行实验,放一些绿豆在小鼓上,用鼓槌敲击小鼓,观察发生了什么;最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准备音叉来进行实验,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出声音之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教师在讲解完实验方法之后提前为学生设置问题:“大家注意观察这些实验物体在发出声音时都发生了一个怎样的现象?”
        结束语
        每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应该调整教学思路,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和禁锢,认真备课,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积极广泛参与的过程中“不停歇”的思考,最终实现知识由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有利于终身成长的创新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孙婷婷.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0(24):42-43.
[2]朱阿娜.高阶思维培养: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困境的出路[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0(10):67-70.
[3]舒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8):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