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张琦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张琦
[导读] 所谓“核心素养”,是人们适应信息时代、知识 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 不可预测情境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又被成为“21世纪素养”。面对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教学研究室   张琦

        所谓“核心素养”,是人们适应信息时代、知识 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 不可预测情境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又被成为“21世纪素养”。面对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小学数学以前我们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了三维目标。新版课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就是常说的2011版)中,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分学段目标按四个维度表述,也就是“四维目标”,即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在四维目标基础上现在又提出核心素养,这是对四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到四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
        一、大胆借助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可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教师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要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趣味性。小学生更喜欢充满趣味的东西,教学是否拥有趣味性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会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其首要工作就是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和快乐。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乐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在此过程中,学生就是在主动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能解放学生的意识和思维,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1、相信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上《圆的周长》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圆形的物体和一根足够长的线。上课后,我让学生量出圆的周长,弄的学生一头雾水(圆的周长是曲线,直尺是直的,怎么量啊?)。 面对学生的质疑,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小组内自己想办法。于是激烈的讨论开始了,一阵喧嚣之后,教室里开始活跃起来,同学们个个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汇报开始了,有的小组用线缠绕圆形一圈,然后把线拉直,测量线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的周长;有的小组把线拉直,在圆上确定一个起点,然后圆在线上滚动一圈回到起点,量出圆滚过的距离,也得到了圆的周长。


在孩子们的操作中,渗透着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化曲为直。
        2、“问题”产生于“好奇”
        接着,我让孩子们量出圆形物体的直径。孩子们一顿操作后,疑惑地看着我:如何找一个圆形物体的直径呢,我们找不到它的圆心啊?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抓住这一契机,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培养,帮助学生提升数据分析观念和运算素养
        了解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应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幼稚而加以取笑,应该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加以赞赏,鼓励学生多提问,提好问,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力。例如,同学们在计算1.4除以3.5时,大多数同学用小数除法的方式进行计算,而有一个同学举手表示有其他的方法,他自信地讲到,可以把1.4除以3.5改成3.5分之1.4,全班哄堂大笑。有同学反驳道:这又不是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可以是小数。我示意让同学们安静,让他接着说,他说:这样的结果肯定不行,但我们可以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10倍,再约分。其他同学恍然大悟,纷纷点头,竖起大拇指。因而,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教学价值,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的思考交流。
        三、注重数学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建模的素养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问题抽象,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能够使生活更加富有细致化和情趣化。因而,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相联系,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例如,圆的知识的运用,就与人们的生活实践有着直接联系。在教学《确定起跑线》时,带领学生来到跑道,观察并交流:不同跑道的距离取决于什么地方?学生在自主探究后,就会有所发现,加之交流、探讨、修订后,确定了原因:直道的距离是相同的,不同跑道之间的距离由两端的半圆周长决定。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也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脱离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它需要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过程中,通过逐步积累、领悟、内省形成,这就是说,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