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外阅读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结合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童丽
[导读] 在语文科目的学习中,作文是语文科目的重要学习内容。作文写作,可以有效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反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因此,作文写作可以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师就不能再局限于教材教学,而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怀玉山中心小学 童丽 334719

摘要:在语文科目的学习中,作文是语文科目的重要学习内容。作文写作,可以有效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反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因此,作文写作可以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师就不能再局限于教材教学,而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结合策略
        引言
        课外阅读与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思想,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进行作文教学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没有深刻理解这一点,将阅读与作文教学分开进行,导致学生不能在阅读中拓展更多的知识,学习受到了局限。
        一、读写结合,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
        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字词积累和文学常识积累,但是仅凭阅读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训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作文水平,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效果。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减少或者免去学生的书面抄写作业,转而让学生以写读后感的方式去进行课外阅读,同时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故事,并且自拟题目,让学生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表达自身的想法和观点,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此外,这一方法还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作业压力,让学生避免陷入机械性抄写之中,并且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发散自身思维,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整理读书笔记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整理读书笔记,让学生将学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写出心得体会,这样方便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查,还能够使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为了鼓励这种行为,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整理好的读书笔记进行展示和交流。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赞扬整理得最优秀的学生,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从而更加积极、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此外,开展课堂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分享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观点,逐步完善自己的阅读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阅读和交流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其他同学的长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做可以将每位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分享到班集体中,促进大家相互学习,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延伸课本内容,增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一些教师在展开课外阅读活动时,发现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具备良好的自制力,比如他们在阅读时可能会被一些新鲜事物转移注意力,或者是在阅读了一部分内容之后可能很容易放弃。因此,当前教师还需要选择更加新颖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比如在语文教学阶段,学生们会学习到《鲁滨逊漂流记》的节选内容,在节选部分,作者提到了鲁滨逊刚流落荒岛时所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也让学生看到了鲁滨逊在面对这些不同困难时所采用的解决方式。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会深深地被这一故事内容所吸引,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就可以适当地进行内容的延伸,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行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一名著的其余部分,并且找找课文中的节选部分是小说中的哪一环节,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动阅读欲望。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已经被故事内容所吸引,所以在之后的课外阅读阶段,学生们会主动地去研究鲁滨逊在荒岛所经历的一切事情,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而且由于学生已经对这一部名著产生了基础的了解,所以他们后续的阅读难度较小,在这种情形下,就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成就感。通过这样的阅读模式,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外阅读时保持更加集中的注意力,深入地去分析小说情节,了解更多的故事叙述方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阅读结合生活,做到生活化阅读
        在小学阶段的课外读物中,主要存在两个倾向,其一是以浪漫主义为代表的神话故事或者童话故事,其二是以现实主义为代表的历史故事或者生活趣事,而在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内容往往与现实生活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注意结合生活常识,把学生的阅读活动与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有一句诗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探索“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原因,让学生去操场或者花园里去观察草坪的颜色,学生在观察之后会发现,在远处看的时候,草色是嫩绿色的,而距离变近之后,草色就逐渐消失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现象使得学生对诗句或者文章中的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充满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结束语
        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对写作教学倾注更多的心血,对学生有更多的耐心,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成熟的写作体系,鼓励并且严格要求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和知识面,让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思想情感得以表达,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桂兰.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2020(51):170.
[2]居冬萍.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2):18.
[3]李玉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策略[J].新课程(上),2019(05):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