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罗伦才
[导读] 随着近几年我们国家在教育政策上的不断改革,继而全面施行素质教育,尤其主要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时,可以创建出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进而激发出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西昌宁远学校 罗伦才 615000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们国家在教育政策上的不断改革,继而全面施行素质教育,尤其主要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时,可以创建出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进而激发出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高年级数学;运用方法
        对于其他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主要是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要任务,处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但是他们都有好动的天性,且自控能力非常的不好,这些原因都会使他们在进行学习时产生负面的影响,并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可以切实的增强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将生活情境灵活的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效的发展学生们的思维意识,培养其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
        一、生活情境的教学意义
        (一)、拉近师生彼此之间的距离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一个好的沟通,学生们在学习时如若遇到问题,需要教师帮助,但是学生不说,教师不问,就这么被耽搁下来了,长此以往,遗留下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也没有实际性的进行解决,怎么能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效率呢。教师则应在课堂上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及语言,通过多种方式来和学生们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充分的给予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权,进而使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有一个很大的提升,生活情境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减少了数学知识的实际教学难度,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愈来愈默契,交流也愈来愈熟络,整体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1]。
        (二)、使学生对问题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中,教师通常是将整堂课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们,并不做出具体的解释或者实验,进而导致学生们是用成年人的逻辑思维去考虑问题,在学习中,也是做到尽量的去模仿教师,并没有明显的主体性,而将生活情境融入进课堂教学中时,使教师和学生们都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以及解决问题,再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将它掌握理解下来,进而使学生们的个体性、主体性学习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方法的举措
        (一)、创造较真实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讲台上通过实际性的操作展示,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立体化的去熟悉、理解知识内容,而对于那些出现在教学中的疑点、难点时,教师也会因此对其有一个很好的解释,进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十分的融洽,例如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相交与垂直》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们大致讲解本节课所要学习到的内容,再将事先准备好的木棍拿出来,以此向同学们展示完整的相交与垂直,在让学生们也亲手感受一下,进而使学生们更加的充分理解到了本堂课所要学习到的知识,实践出真理,在以往的传统应试教育中,绝大多数的教师只会用一本教材,一张嘴给学生们进行讲解知识,而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逻辑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所以他们在面对讲解的时候也是十分模糊,将情境教学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来,不仅使学生们轻松的摆脱了学习上的负担,还可以使那些对于没有空间想象力的学生来说,有着莫大的帮助,使其可以更好的接受课堂知识,并逐渐的培养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二)、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们之间进行合作学习
        处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的改变了传统教学教育方式,教师依据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指引学生们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创造了积极活跃的教学环境,使数学课堂不在乏味、压抑,学生们通过之间彼此的合作,互帮互助的完成教师所布置下的任务,不仅提高了学生们之间的感情,更使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沟通合作的能力也逐渐提高,并且在此之下,他们还会意识到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会产生数学问题以及出现数学知识,进而利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例如学生们在进行学习《可能性的大小》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摸球游戏,并依据所要学习到的内容,布置相关任务,可让学生两两一组,一人摸球,一人进行统计,最后通过合作计算,算出概率,通过本次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建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们之间通过相互合作共同摸索出存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非常有利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而为教师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2]。
        (三)、将学生们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应用到教学中
        目前来看,处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日常生活能遇到的熟悉事物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将本该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立马变得立体形象化,激发出学生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以往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数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授学,不仅使学生们感觉到数学知识的无聊以及枯燥,更没有将教师所讲的知识融入进脑海中,情境教学法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这一现状,将生活融入进学习中,使学生们不再感觉到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枯燥乏味,更会积极努力的去学习当中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优化了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及方式,进而使学生们深刻的认识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人们周围的生活,快速的了解掌握到了数学定理及其公式,整体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们的数学素养。以此充分的展示出了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创建出生活情境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学生们正确认识到了数学知识点,进而表现出了生活化教学知识以及对学生们的认知理解能力能够有所提高。例如学生们在进行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柱和圆锥向学生们进行提问,要求他们说出在生活中常见的圆柱或者圆锥,鼓励学生积极的去思考问题,慢慢的提高学生们对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之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并能够在生活中独立的去摸索数学知识,以此不断的增强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四)、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用数学思维走进生活
        在小学数学的发展中,生活情境教学法是最为重要的步骤,同时也是学生们在生活情境中形成数学意识的主要关键点,所以,处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应该将其作为主要发展点,以生活情境为教学中心展开课后的实际教学活动,丰富学生们的生活以及学习上的经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生活背景下的课外活动,其形式多种多样,并且还可以做到用多种方法扩列学生们的学习范围,例如学生们在学习《图形与测量》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大小,得出相应答案,做出总结[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学数学中利用生活情境,不仅能够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有效的提升,更是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进而使学生们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时,能够深刻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以及带来的帮助,同时不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只要将理论与实际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爱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82.
[2]陈福春.情境创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7):74-75.
[3]唐霞.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0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