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杨海涛
[导读] 劳动教育教会学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升学压力,学习任务重,往往形成“重智轻劳”的错误观念,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所以课题从学校,家长及学生三方面着手,思想教育结合劳动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继而养成热爱劳动、热爱创造的习惯。

开封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杨海涛    475000

摘要:劳动教育教会学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升学压力,学习任务重,往往形成“重智轻劳”的错误观念,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所以课题从学校,家长及学生三方面着手,思想教育结合劳动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继而养成热爱劳动、热爱创造的习惯。
关键词: 新时代   高中生   劳动教育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确的劳动观不仅可以促进新时代青年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从更深意义上可让个人的生命潜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1]。习近平在不同场合阐述了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劳动思想,对青少年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等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2]. 习近平劳动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借鉴古今中外的劳动经验和教训,分析新时期劳动关系变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3],具有科学性和较大的实用性。2019年11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规定,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因此,现代教育是既抓知识教育,又要抓劳动教育。然而近年来,劳动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呈现严重的“重智轻劳”的状态。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更为严重。因此,课题组提出了对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这一课题,对提高高中生劳动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索。现报告如下:
        1.研究方法:
        1.1文献研究法:借鉴参考与课题相关的科研成果、论文、书籍等其他文献材料。
        1.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校关于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劳动教育的实践、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评价以及意见。
        1.3个案访谈法:通过与个别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实践途径、实践效果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
        2.研究思路与步骤:
        2.1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首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负责劳动教育的师资应当具有劳动型能力和实践型能力,或进行专业培训之后再上岗。
        2.2学校进行思想宣传
        学校的宣传栏、文化墙、校内标语等都可以成为劳动教育资源,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和热爱劳动,做到劳逸结合才是最有效的学习生活模式。尤其对一些轻视劳动、鄙视劳动者的错误观点,学校应制造积极舆论,形成人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社会风尚。此外,雷锋日、植树节等节日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劳动实践,使这些节日成为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渠道和载体。
        2.3适当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及劳动实践课程
        2019年11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但直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系统完备的劳动教育课程,尤其缺乏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这将成为新时代教育体系的短板,所以高中劳动教育课程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规定学校设置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课程。学校可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本校教育发展实际,深刻挖掘劳动教育的内容,适当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并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完善。
        2.4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实践基地
        劳动教育不能脱离实践性强、具有显著特色的实践基地。学校需要不断完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或者采用与企业、工厂、网络平台等合作形式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组织的生产劳动,可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条件合理安排,如农村中学可以利用校田种菜、种药材或其他作物,也可以搞饲养;城市中学可开展工业方面的生产劳动,在工厂糊纸盒、为工厂加工零件等。通过具有鲜明特色的劳动,弘扬传统优秀劳动精神,把握时代主题,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风气。
        2.5校内外联合开展劳动教育
        家庭的自我服务劳动是中学生劳动的重要内容,应从家庭的日常生活如房间整理、院落清扫、衣服缝补与清洗、烧菜做饭等开始,培养学生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技能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学校里的自我服务劳动包括班级值日、校园卫生、帮助同学等,可以培养中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思想品德。在学生搞好自我服务劳动的前提下,校方可通过和校外相关机构联合,为学生争取社会义务劳动机会,即学校应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劳动,比如进入社区打扫老旧小区、宣传卫生常识、宣传交通法规、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前往养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整理卫生等爱老敬老活动。通过社会志愿服务的参与,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关注和融入社会,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提高学生社会服务参与度。
        2.6家校合作的共同育人模式
        在学校,老师应坚持将劳动教育渗透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情感、劳动习惯以及劳动思维等。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学校可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教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改变家长“重智轻劳”的观念,使家长认识到高中阶段的孩子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做到劳逸结合,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能促进脑力的恢复,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保持。从而获得家长主动配合,和校方一起共同探索出合适的“家校共育”模式。
        3.讨论
        本研究着重于研究和探讨如何提高高中生劳动教育的质量。习总书记亦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新时代,高中阶段被认为决定人生方向和前程的最后冲刺阶段,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下降,甚至还想让孩子在习题堆里和辅导班里实现完美超车。所以,大多忽略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孩子出现身体素质的严重下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就没有光明的人生。所以,本研究从学校,家长及学生三方面着手,其中老师、家长是指导,社会是平台,学生是主体,采取思想教育结合劳动实践的方案,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为目的,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热爱创造的习惯。所以,本研究对全面提高高中生劳动教育理念和劳动实践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瑞荣,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研究[J].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研究,2019.
[2]张涛.习近平劳动思想及其对青少年的启示[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4):85-88.
[3]陈世润,王婷.习近平劳动思想探析[J].学习论坛,2017,(11):14-17.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新时代对中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探索 》(JCJYC20250244)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