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刘禄邦
[导读]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内容上一直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形式上以讲授灌输为主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培训工作的有效性,阻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案例教学”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观察分析,有利于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有利于教师反思精神的养成,有利于教师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禄邦  651500

摘要: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内容上一直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形式上以讲授灌输为主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培训工作的有效性,阻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案例教学”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观察分析,有利于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有利于教师反思精神的养成,有利于教师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师培训;应用策略
        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质量的培训工作是推动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必要基础。但是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还有不少培训工作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培训机械教学、教师培训工作内容较为死板、缺乏实际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等等。由此可见,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形式,应用案例推动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是很有必要的。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现状
        (一)培训理念不足,欠缺系统考虑。
        当前,我国开展的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都是立足于高校进行的。在这样的前提下,高校虽然具备完善的教师培训资源和培训渠道,但是中小学教育工作与高校教育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高等教育工作更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而中小学教育工作则属于基础教育。这就导致在实际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高校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教育工作认知不足,部分教育培训内容难以满足教师的实际工作需要,参训教师在能力提升方面有限。
        (二)教师动机不同,积极意识不足。
        根据笔者对部分参训教师的观察和分析,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不同。有的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有的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自身的职业发展和职称晋升,这类教师往往是被动参与教师培训的,缺乏必要的积极性。更有一部分教师是代替无法前来的同事参加培训的,或者是因为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必须参与培训活动的,这类教师的积极性也不足。这些因素导致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质量不高。[1]
        二、案例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一)开展互助合作式培训,提高教师能力。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互助合作培训活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培训方式。在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闭门造车”的心态是不可取的,特别是一些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虽然具备相应的文化基础,但是在教学经验上有所不足。因此,在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能为这些教师构建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应用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案例来为这些教师提供既定的教学经验,并形成新老教师的“一对一”帮扶模式,将具有共同意愿的、教学内容相近的教师组合到一起,通过“名师指点”方式,合作交流的方式,不断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并且可以通过校级公开课等优秀教学案例,推动教师对自身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促进教师的成长。
        (二)进行自主开发研修培训,提高教师能力。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应用案例,不仅需要教师之间相互借鉴,更为重要的是要推动教师对自己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案例开发:首先,参与培训的教师可以对自身实际教育工作中的普遍性、典型性的教育事件进行整理,形成与培训主题相关的案例素材,然后在培训过程中分享这些教育素材,对典型的教育案例进行剖析,并从中提取出与培训主题相关的要素,形成针对性的解决办法。[2]最后,请学校教研组的负责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或者高校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在多方均无异议之后形成教育教学案例,推广到今后的教师培训工作中,形成生活化的教师培训案例,不断积累参训教师的实际的教学经验。
        (三)开展自我反思式培训,提高教师能力。
        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断开展的过程中,反思是每个教师都要具备的专业能力。良好的反思能力能够推动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剖析,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首先是向教师强调二次备课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对案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剖析与反思,对教学设计进行重新整理。此外要重视自我评课的价值,“自己照镜子”,通过结合教学案例审视自身课堂实录的方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客观分析与评判,并不断寻求更进一步的教学模式。
        结语:
        综上,在传统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而在培训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践证明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能够有效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并促进教师的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更符合一线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基础教育工作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更科学的应用案例教学进行培训,创造出新颖的培训模式,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渤.教师培训师要加强四项修炼[N].中国教师报,2021-02-24(015).
[2]黄澄辉.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估解构与治理变革[J].教学与管理,2021(06):58-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