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三声部民歌的教学感想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钟兰春
[导读] 本文主要基于《乡土教材之马山三声部民歌进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以下简称该课题)这一课题,分析小学音乐课堂当中如何开展三声部民歌教学。在当前的民族文化复兴背景下,对这类课题的探讨,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是推动教学创新的必要条件,对其探讨意义重大。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城北小学 钟兰春 530699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乡土教材之马山三声部民歌进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以下简称该课题)这一课题,分析小学音乐课堂当中如何开展三声部民歌教学。在当前的民族文化复兴背景下,对这类课题的探讨,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是推动教学创新的必要条件,对其探讨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教学;音乐教学;三声部民歌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当中,民族音乐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特别是在西方文化渗透的时代背景下,更要通过探讨民乐教学,探索未来的音乐教学改革与文化复兴之路。本文将基于专门的课题研究论点去思考小学音乐三声部民歌教学的要点,望通过这一课题的广泛探讨以及相应措施的落实,能够促进文化与教育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对于我国的教学领域来说,新课标是当代教学创新改革的指标,也是硬性要求。新课标当中对于我国音乐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我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以及反映现代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是我国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借助音乐传承民族文化,是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之所以有这样的强调,与当今的文化渗透有着直接关系。随着西方音乐文化在我国教学领域的渗透愈发深入,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但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也正是因此,该课题的提出才更加体现出了重要意义。该课题的研究,旨在探寻我国民歌文化进课堂的实践要点,这与民族音乐文化复兴的大目标相吻合,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三部民歌教学则是典型的民族音乐教学环节,下文将结合本课题提出的论点,总结小学三部民歌教学的实践要点[1]。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三声部民歌教学的实践要点
        (一)建立专业化研究团队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针对我国南宁市下辖县马山的三声部民歌展开,这一艺术形式发源于马山这一少数民族聚居地,是壮族艺术文化体系当中的关键一环。但因马山地处偏远,加之各地院校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依然未提起重视,所以马山三声部民歌教育的普及始终没有显著的成效,教师也往往想不到将这一艺术形式融入教学内容中,这是当前的教学难点。但是在当今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民族文化传承愈发得到国家的重视,所以这一课题也终于开始得到了重视,开始被提及。但是要确保这种艺术形式在教学领域的普及,首先必须要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内涵展开深入研究,这是后续教学工作开展的理论依据。为此必须要建立起专门的研究队伍,深入到马山地区了解马山三声部民歌的艺术特点、发展历史、演唱技巧等等。结合史料以及实地探索的结果去总结三声部民歌的教学技术要点,收集代表性的民歌作品,并且编入教材,形成具体的教学指导方案,教师才更方便落实[2]。


课上教师则可以在开始正式教学前向学生讲述三声部民歌的历史,让学生对民歌发展背景有一定了解。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加深了解
        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作为教师,我们都能清楚意识到,教材当中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马山地区的少数民族民歌唱法能否在短期内编入教材,这也是我们无法确定的。而为了能够尽快普及马山三声部民乐唱法,作为教师则要通过网络去尽可能搜索相关素材,应当通过自己的摸索去发现马山三声部民乐唱法的演唱技巧以及历史渊源等等。例如可以搜索CCTV7关于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专题报道去更加深入了解这一艺术形式,除此之外,网络上也有独立的三声部民歌作品投稿,如《生活美如霞》等,可以供教师去品鉴。作为教师,对于这一文化的了解越是深刻,开展教学也越是轻松。这是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在课上教师则可以直接使用自己收集的曲目,直接播放给学生鉴赏,并且可以询问学生在听歌过程中有何感想,让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简单的方式去了解这种音乐,并且直白表达自己对于民歌的理解。
        (三)通过对比明确民歌内涵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歌,都具备不同的特色。即便是同一民族,如果其聚居地处于不同地区,在民歌风格、唱法技巧等方面也会有区别。例如该课题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广西马山壮族的三声部民歌。而在上林的壮族聚居地,三声部民歌也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两者虽然都是壮族的三声部民歌,看似只有地区差别,但是实际上在声部的组合、调式与调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而教师则要通过自己的对比总结,帮助学生去了解两者的区别,同时进一步明确马山三声部民歌的演唱技巧要点。我们可以结合鉴赏+背景普及+演唱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两者在各方面的差异。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深入了解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必要途径。但是因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论认知能力不足,所以教师的理论讲解应当尽可能简单易懂,并且不应过于冗长,更为重要的是技巧训练[3]。教师在课上可以分别选择一首马山民歌与一首上林民歌进行演唱示范,让学生通过最直接的当时去体会两者的差别,而后给学生一定的发言时间,总结学生的论点。
        结语:
        我国广西马山地区的三声部民歌,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其在教学当中的普及是我国民族教育普及的重要一步。特别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关键时期,因此本文结合相关课题的研究分析了三声部民歌的教学要点,望民族文化能够得到我国教学领域的广泛重视,登上国际舞台,闪耀独一无二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黄金.广西壮族三声部民歌艺术特征折射出的民族个性[J].当代音乐,2018(10):130-131.
[2]林柏杨.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与上林壮族三声部民歌的比较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18):25.
[3]刘姿廷.将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的种子洒在本土中小学音乐课堂中[J].音乐时空,2015(07):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