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活动中幼儿成长档案创建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魏鲡萱 冯宁
[导读] 目前,幼儿成长档案评价法在幼儿园广泛应用,成长档案能够帮助审视一个好的项目活动是否具备多元的、统整的学习经验,但是在创建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  魏鲡萱 冯宁  312300

摘要:目前,幼儿成长档案评价法在幼儿园广泛应用,成长档案能够帮助审视一个好的项目活动是否具备多元的、统整的学习经验,但是在创建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幼儿成长档案应该记些什么?所记录的资料是否能真正反映儿童个性化的发展状态?怎样的记录能够更实际有效?是否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旨在对项目活动中如何创建幼儿成长档案展开探讨,提出相应策略,发挥成长档案应有的价值。
关键字:幼儿园、项目活动、成长档案、策略
        幼儿成长档案是项目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观察收集幼儿作品、文件资料、自我反思、叙述性的学习经验四个方面,无论是对幼儿的发展还是作为教师审视项目活动的依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幼儿而言,项目活动中成长档案的创建能够全面、真实、动态地反映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清楚地展现幼儿的兴趣以及探索、交流、学习的足迹,促进幼儿多元、个性地发展。对教师而言,在项目课程开展过程中创建幼儿成长档案能帮助、引领教师更好的开展项目活动,它为教师观察记录每一位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搭建了支架,以此为依据发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一、项目活动中幼儿成长档案创建的策略
       (一)设定合理的建档目标
        成长档案能够提升幼儿参与项目活动的价值,但建档中教师往往没有事先进行计划便随意建档,导致幼儿无效参与,实施过程中出现展示过多、内容太过广泛以及缺乏幼儿个别方面发展记录等问题的问题。
        如何让成长档案不偏离轨迹,缺失教育价值呢?全面、高品质的成长档案首先要归功于仔细、明确的建档目标,教师应完善地考虑和计划建档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在课程初步开展时就要计划如何根据项目活动目标捕捉幼儿知识和技能的证据,以幼儿为本进行归纳、分析和整合,进行整体规划,思考怎样的成长档案能够承载幼儿的世界?应该记录哪些对幼儿有意义的事情?
       (二)运用多种方法建档
        1.观察记录法
        项目活动是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在项目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发的活动和行为都是幼儿真实学习和发展水平的反映,教师应抓住机遇观察幼儿使用语言的方式以及互动形式、游戏层次和性向,记录幼儿的探索行为,作为成长档案的一部分和发展评价的依据。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以不同的形式来捕捉记录。如幼儿的知识、技能和性向方面采用轶事记录较为适宜;而幼儿对话中的精确用字、行动以及解决问题的顺序则采用录像的方式更为恰当。
        2.作品收集法
        作品是为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建档的最明显的方法之一,但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那么多、作品那么多,我怎么可能顾及的过来!”诸如此类的抱怨。以及作品收集呈现流水线操作,教师仅是将项目活动中的作品填鸭式地放入成长档案,这对于我们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导向真正的学习将毫无意义。
        (1)对幼儿作品的要有选择性
        项目课程长期和深入探究的本质决定了幼儿作品的收集并非“照单全收”,教师应根据项目活动的目标有选择的、系统的筛选能代表幼儿发展里程碑的作品,体现幼儿在参与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以及收获。例如在开展项目活动《窗花》时教师搜集了幼儿关于窗花的疑惑、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表征以及能代表该幼儿在不同阶段剪窗花能力的典型作品。



        (2)作品需要分析和记录
        幼儿的作品有时能够一目了然、直观的反映幼儿的所思所想,但是大部分的作品仍需要通过文字叙述、解释说明来呈现其在项目活动中的含义。如作品的时间、背景、幼儿对作品的表述等教师都应以白描的手法进行客观的记录。
        (3)作品内容的丰富性
        以往的项目活动成长档案创建中我们最常收集的幼儿作品主要包括图画表征、建构作品、图表统计图,忽略了主题网络图也是项目活动中幼儿的作品之一,教师收集对比项目活动开始和结束时的主题网络图,能更为直观的发现幼儿对于该项目活动的词汇和概念在不断加深,同时也对家长了解项目活动、发现幼儿的成长、评价幼儿大有裨益。
        3.项目课程故事法
        项目课程故事是项目活动中为幼儿创建成长档案的极佳方式,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娓娓道来幼儿建构自己的概念和理解的过程。项目课程的开展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因此项目课程故事的呈现过程一定要凸显儿童视角,尽可能的使用儿童的语言、文字,让成长档案的内容成为个性化展示的舞台。在撰写课程故事建档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过程
        项目课程故事的撰写侧重于课程发展的过程性,教师因观察记录幼儿学习探索的一点一滴,作为课程推进和评价的依据。
        (2)筛选项目课程故事
项目课程是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展开的,在开展项目活动时我们不难发现会衍生出许多课程故事,毋庸置疑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故事都适宜创建成长档案,教师要进行筛选分析价值。
        (3)长线叙述、层层递进
        与主题单元课程模块、并列式不同的是,项目课程的呈现是一个不断推进、层层递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以项目课程故事建档时应注重长线叙述,以项目活动中幼儿的成长为主线,帮助幼儿重新回顾和体验实践过程,避免阶段性的总结和补充。
        (4)体现教师的支持性策略和反思
        项目课程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因此建档时不仅要用幼儿自己的文字呈现叙事内容,也应体现教师的支持性策略和反思,使人在翻阅成长档案时该课程背后搭建的教育支架、教育行为、教育理念便一目了然了。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个项目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幼儿、教师、家长三方面共同的努力,因此仅靠其中一方是无法建立起幼儿成长档案的。高质量的成长档案应包括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幼儿评价(幼儿自评、同伴评价)三个方面。师幼之间、亲子之间、同伴之间多方合作、积极互动,使项目活动中幼儿的成长档案内容更为系统全面,评价更加客观科学,促进幼儿协调全面发展。
        综上,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以特殊的技巧和知识评估每位幼儿的发展并详细调查幼儿对于项目课程的想法,提供经验以建立桥梁,引领每位幼儿至最佳发展区,避免用整齐划一的方式来评判幼儿。同时评价不仅发生在项目活动之后,还应发生在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乃至项目活动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成长档案不是学习结果的积累,而是学习过程的呈现,使评价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裘迪.哈里斯.赫尔姆、丽莲.凯滋. 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李玉. 儿童视角下成长档案袋评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3]涂玥. 英国早期教育基础阶段评价及其启示[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06):9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