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融合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李鹏飞
[导读] “素养”一词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关键词,教育的“素养时期”就要求学科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探索由于课堂教学效率的局限,设计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县前小学    李鹏飞  713700

摘要:“素养”一词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关键词,教育的“素养时期”就要求学科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探索由于课堂教学效率的局限,设计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科教学提供了创新机制。基于此,对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融合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教学;核心素养;融合探究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这门学科成了每一名小学生的必修课,小学美术教师在重视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此时,教师要寻求各种教具的帮助,信息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要对其展开深入研究。
        一、满足多元化的需要
        小学美术在教学上区分为以“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方面的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的学习领域。特别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设置,《中小学美术教学纲要》更强化了美术学习多元化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多元的课堂活动以及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等,建立以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堂的深度融合为保障,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开放互动的多元化学习为需求。比如,小学美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软硬件的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很容易解决以前用PPT设计课件时产生的问题。“翻转课堂”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施展,能实实在在地学到新知识,拓展思维能力。因而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深度融合应用,让学生不仅仅学习“书本知识”,而能够不断去发展“能力与经验”,同时也让教师把握住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各种图片和资料的展示,旨在让学生在开阔眼界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所在,由此引发对美的感慨。这样,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例如:《最受尊敬的人》这节内容涉及的美术知识是用绘画的方式对人物形象的表现。此时我要向学生展示各种值得尊敬的人物绘画,如救死扶伤的医生、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的教师、保护人民的警察等,让学生深入观察。在此过程中,我还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通过为学生讲述这些人物的故事,进而让学生明白真正受人尊敬的人应该是怎样的。



        三、巧用信息技术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其最主要的受众群体大部分都是一些十岁左右的孩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无论是注意力还是集中力都相对比较有限,大部分小学生都很难长时间保持在一个相对高效率的学习状态之中。因此,为了能使美术课堂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心,以及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小学生对于美术科目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一个优秀且合适的课堂导入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相对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优秀且合适的课堂导入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其从课外活动转移到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小学美术教师来说,要想真正创设一个充满趣味性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美术教学情境,要充分遵循趣味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比如,在讲到美术历史等相关教学内容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进行课程导入。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以及便捷的电子设备的辅助下,教师可以选择《至爱梵高》这部电影导入相关的美术历史知识。该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伟大的艺术家梵高的一生并对其经典作品的创作过程进行了展示。在讲解教材内容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剪辑软件为学生展示与播放电影中的精彩片段,其中包括梵高的生平简介、梵高在创作过程中的艰难以及最终呈现出来的璀璨作品。学生在集声、光、动、静于一体的多媒体式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从听觉、视觉以及感觉等多个感官角度充分认知并感受到相关美术历史甚至艺术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且,通过影视作品进行美术知识的导入,大大提升了小学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
        四、提供可延续的学习平台
        整个小学阶段的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着眼于整个六年的发展过程,建立起小学分段及整个学段的相关联的大教材概念来设计教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链,从而建立一个可延续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可持续的学习平台。可利用QQ、微博、微信、网站、手机APP等,建立如学生美术作品博物馆网页,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和大师的作品放在一起,像大师一样画画,像大师的作品一样被欣赏。建立学生学习的空间——个人学习空间和班级学习空间延伸到同年级的集体学习空间,在每个阶段,又形成每个阶段的学习板块利用APP-Teambition形成“画在说话”线上作业的模式,教师能持续对学生作业进行情感性评价,及时关注学生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跟踪学生的生长和核心素养的养成,形成鲜活案例。及时汇总和梳理并进行推广和共享,促进成果的积累和形成完整的记录平台,且便于学生随时去了解和观看。总之,应用网络再造教学流程,教师加学生混合式、线下与线上混合式使课堂延伸到师生课余课后的时间。
        结束语
        小学美术科目的核心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品位。通过巧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发现美与欣赏美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董晨杭.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探究[J].明日风尚,2019(23):79+81.
[2]崔艳辉,宋立军.刍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美术教学[J].读写算,2019(34):22.
[3]陆晴霞.分析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研究[J].散文百家,2019(11):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