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 李超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李超
[导读] 目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生命观念构建始终不尽如人意。同时,忽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建模思维、演绎与推理思维等的熏陶,实验探究课时较少。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泾干中学     李超   713700

摘要:目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生命观念构建始终不尽如人意。同时,忽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建模思维、演绎与推理思维等的熏陶,实验探究课时较少。日常学习中,学生们对社会责任学习主动性也不够,影响到了他们核心素养养成,让核心素养培育大打折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创新课堂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培育重点;实践方法
        引言:核心素养从始至终都是各科教学关注的重点内容。生物本身就具有十分明显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特点,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质,也决定了课堂上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针对具体的内容进行教学。对此,教师就需要认真分析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制定出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引导学生养成理性思维,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懂得敬畏生命,尊重自然,主动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
        一、创设情境,促进观念构建
        生物教材中,承载着与生命观念涵义相关的重要概念、相应生物学事实。如“细胞是生物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面对丰富的教学素材,为丰富学生生命观念体验,促进他们对生命观念的构建,应精心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正如罗晓春所说:“情境教学可将具体知识和现实活动结合起来,驱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为培育学生生命观念核心素养,可创设一些任务情境,要求他们根据课堂所学内容画出对应概念图,于概念图绘制中渐渐形成生命观念。课堂上,还可创设一些合作情境,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关于生命物质结构和功能的模型,真实体验生命物质特点。同时,可采取历史情境教学,用科学家身上的生命观念影响学生素质养成。蛋白质于生命体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免疫、运输等作用,在利用任务情境促进学生生命观念构建时,可结合《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这一节课教学内容,先为学生播放“三鹿奶粉”事件片段,唤醒学生对蛋白质知识的学习兴趣,再要求他们自主阅读教材,自学氨基酸种类、氨基酸结构式等知识点。接着,为他们布置一个“蛋白质分子”概念图绘制任务,由C、H、O、N等内容出发,用氨基酸、蛋白质、基本单位等词填写概念图,全方位说明氨基酸种类、结构通式、化学键名称等概念内容。在整个概念图绘制过程中,学生们将深化对蛋白质这一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二、生活教法,渗透社会责任
        在教学活动进行中,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些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空间,以保证他们能体验到学科魅力所在,形成内在学习动力,更容易接受社会责任的熏陶,积极主动传播生物学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比如,在《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能掌握呼吸方式的判断,且能准确说出二者异同点。课堂上,可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为什么要驿马飞奔运送?”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刘翔跨栏、姚明打篮球的照片,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人在短时间剧烈运动以后会有酸胀感呢?”面对这两个问题,个别学生可能会提出“乳酸”这个生物学概念。待学生思考完毕以后,多媒体展示细胞呼吸这一新概念,说明都与细胞呼吸有关。接着,用生火做饭、早期火车、火力发电中剧烈氧化过程来比喻生物体内细胞呼吸,说明细胞呼吸离不开能量。当学生初步理解了细胞呼吸以后,设计一个深呼吸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辨析深呼吸和细胞呼吸。接着,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细胞呼吸原理时,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保鲜现象,与他们一同分析在蔬菜保鲜时要降低温度和氧气浓度,因为温度会影响呼吸作用,进行降温处理可有效减少呼吸消耗,保证植物组织不被破坏,而降低氧气浓度也是起到抑制呼吸作用。内容讲解中,通过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学生们将渐渐具备解决生活中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养成一定社会责任。
        三、运用科学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中生物课堂的常规教学很少有实验教学法的,在遇到生物实验题目时都是教师单方面地结合书本进行讲解对实验步骤和现象进行单一形式的表达,学生学习过程中很难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感,学习积极性大幅度下降,不仅难以理解相关知识点,而且即使吸收了相关知识也很难得到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长短脚学生”。所以,为了防止这样的现象发生,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把科学实验教学法重视起来,每次讲到重要的生物实验时都要动用学校一切教学资源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实验。条件允许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参与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实验过程中感受实验现象和实验规律,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加深生物知识的理解,提高生物实践能力。例如,在进行“性染色体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点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科学运用生物实验教学法去让学生在亲身实验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实验现象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了实践能力,进而提升了自己的生物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才更应选择合理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思考去调整课堂教学的结构,反思并总结自身在课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桂梅,周庆萍,黄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31(06):114-116.
[2]林清桥,徐庆荣.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114.
[3]李凤丽.谈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华夏教师,2018(36):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