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马桂芳 钱玉婷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伴生了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发展不一致的问题。为了进一步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教研组决定创设一种开放式的教育管理模式,即教师与家长合作,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职能,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潍坊市坊子区坊城街道埠头小学   马桂芳  钱玉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伴生了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发展不一致的问题。为了进一步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教研组决定创设一种开放式的教育管理模式,即教师与家长合作,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职能,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强化家校合作,让家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爱上学习,我觉得很有意义。基于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教师要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切实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发展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老师往往能在课堂上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往往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作用。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整合多方面力量的协调合作。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是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而在家庭中接受的是以家长为主导的训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两种力量同样强大,但是力的作用方向恰好相反,其结果是不言自明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还要向儿童提出相同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目标一致的信念”。但是目前许多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通过家长课程来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才能形成合力。
        二、教师应帮助家长转变认识并形成孩子才是学习主体的观念
        学习的主体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灵魂,只有学习者独立地、主动地获取知识、钻研问题,学习才会有成效,学习者才会真正学到东西。传统意识,家长大多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用“打、骂、训、斥”的教育手段迫使孩子学习,让孩子被动地去学习,还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孩子平时的努力视而不见,这显而易见是与自主学习相对立的,是与主体教育思想相违背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若家长的眼光还仍停留在“逼”这个字眼上,让子女被动地、而不是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违背学生的意愿的灌输式教学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其家庭教育的效果也必然很低,子女学习的效率也将很难提上去。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帮助家长要转变观念,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子女学习具有主动性。


孩子的学习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去学,学习才有效果。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家校交流引导家长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实意义,要用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紧迫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学,积极地去学,让孩子不仅在学校,即使在家里,也能得到生动活泼地成长,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家长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家庭范围内引导孩子学习,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走上自主学习的轨道,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家长为辅助的合力教学模式。
        三、教师要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科学的辅导方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学生家庭作业完成的重要监督者。但实践表明,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和检查孩子作业时的方法很不规范,缺乏科学性,如:非打即骂、敷衍了事、三分钟热度等等。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有的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低,没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再加上家长的工作事务繁忙,对孩子的功课辅导匆匆了事,不能及时跟进等等。对此,教师应呼吁家长充分重视对孩子学习的辅导和作业完成的监督,这并不是让家长代为批改作业,而只是对孩子作业完成的一种督促,对有能力的家长,也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深度,如增加学生对诗歌的鉴赏,或者数学中奥数的涉猎,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科学的辅导方法。对孩子学习的辅导方法一旦缺乏科学性,所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它会使许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时常常不知所措,盲目地加以辅导,家长自己焦头烂额,孩子也一筹莫展。因此,若想授人以“法”,自己必先懂“法”、得“法”。对此,教师应充分地发挥指导功能,利用家长课程,采取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并应耐心细致地给予家长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并帮助解决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的困惑。
        四、教师应引导家长注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主要是在课堂上养成,然后在家中加以维持,若课后不坚持,结果必然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为此,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应充分重视孩子在家庭环境下内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纠正或摒弃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学生制订家庭学习计划,让孩子在家长的监督下严格遵照着去做,天长日久,就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孩子在家庭范围内的自主学习,家长可替代老师起到监督、指导的功效,教师应及时引导家长在监控孩子自主学习时,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要关注他们的自主学习时间量上的安排,全方位指导孩子的自主学习。
        总之,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通力合作,事无巨细、全方位的关注,耐心、细致的指导,一点一滴的去提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才能共同完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