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朋友》微课案例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段晓静
[导读] 因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目前,网络教学已成为教师授课的不可取少的途径,在网络教学中,微课又是应运而生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授课形式。

山东省威海市北竹岛小学      段晓静   264209

        因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目前,网络教学已成为教师授课的不可取少的途径,在网络教学中,微课又是应运而生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授课形式。“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这样的形势下,对微课的分析、理解、运用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实践,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让其更生动有效的服务教学,贴近孩子,激发兴趣,现就具体微课案例呈现说明。
        鲁教版一年级上册《我的新朋友》微课
        一、目标解析:
        目的: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
        表达方式:PPT +语音讲解
        时间设定:4分钟左右
        制作方式:Camtasia Studio
        应用场景:主要用于课后学生在智能手机或电脑上自主学习。
        微课的管理:制作好的微课放置在校园网的微课平台和QQ文件中。学生自主观看。
        二、背景分析:
        之所以选择这课作为微课,是因为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和表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通过微课,就很容易解决本课的学习重点---对同学面部特征的观察方法、表述方法;并且通过本课微课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美术学习的大胆语言表述能力。
        三、微课片段:
        片段分析:
        1.学习描述好朋友特征的方法
       (看,小兰带来了自己的新朋友,她是这样向我描述的……,你听,小兰描述得多生动啊!瞧!她画得更形象呢!)
                          

        分析:用同龄人小兰描述自己好朋友的形式,引导孩子自学描述自己朋友特征的方法的步骤。
        2.学习观察好朋友特征
(看来,我们要描述自己好朋友的特征,一定要仔细观察哟!看看他的脸型是……)

                                         

        分析: 用大量的图片引导欣赏自学的形式,培养学生对朋友特征观察方法的的认识和掌握,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3. 学习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去表现
(也就是说,新朋友脸上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看!这位小朋友就是因为不高兴了,眉头都皱起来了……)
                          

        分析:培养孩子们进一步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大方表述的美术自学能力。
        4.给绘画作品找“朋友”
        (你来试一试给绘画作品找“朋友”)
        不同的脸型和发型形成不同的面部特征
        分析:培养主动探究,积极表达自己观念的美术学习能力。

             
        5. 培养主动探究,积极表达自己观念的美术学习能力。
        (来!你也试着从脸型、五官、发型、服装等几方面来描述自己的新朋友!)
        分析: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美术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进行好朋友特征的观察与表述。
        四、几点探索
        首先,一年级小学生,对人物面部特征的观察与表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在本次微课设计中,自始至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根据图片自己观察、感悟、讨论、实践。
        然后,针对“如何观察好和表述同学特征”这个知识点,设计了从同学“小兰”的好朋友介绍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同学特征方法---脸型、五官、发型、服装总结,再到对图片小朋友的特征表述。
其次,微视频时间约4分钟,不会形成视觉疲劳(小学生注意力10分钟法则),注意力可全程集中,圆满完成一个明确的施教目标。突出教师个性化教学特点,且教师形象不出现在画面中,减少了教师自身对教学的干扰再者,不拘泥传统的教材教法。
        最后,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自主学习、移动式学习、反复学习,不拘束于时间地点和次数,呈现微课优势。
        总之,微课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让我们从“微”课中“管中窥豹”,今后将继续探索微课在课堂教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让美术课堂更精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