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田斌
[导读] 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黄金时期,是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关键期。而思想政治作为融合正确价值理论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整个高中阶段始终占据着主导位置。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一中学  田斌  655506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黄金时期,是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关键期。而思想政治作为融合正确价值理论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整个高中阶段始终占据着主导位置。因此,近年来,思想政治教师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旨在利用思想政治理论的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 生活化教学模式 构建分析
        引言: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上升,国家所出台的政治不仅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着深度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也会提供一定的帮助。为了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政治内容,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的近年来我国所提出的相关时政内容,并在教学中针对政治教材中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更多的政治知识内容,并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养成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核心素养。
        一、树立生活化教育理念
        现阶段,在我国新课改的作用下,我国教育行业的教师为了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不断的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并且逐渐的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首先,教师必须要做好与时俱进,不断的紧贴现代的学生生活,从而树立全面的教学理念,并在实践教学中,能够一利用生活化情境,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教学环境,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其次,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也要敢于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加以转变教学观点,对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评价。从而全面的做好生活化教学课堂,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思想政治课堂当中。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想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就需要在实际生活的作用下,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教学,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以及认知有所提升。所以,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时效性,避免情境教学过于流于形式。另外,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能够,也需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确保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趣味性”以及“思辨性”,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问题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以及学习动力。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通过生活,能够更好的理解思想政治内容,从而实现学习目标。例如:在高中政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提高重视程度的同时,利用生活化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视频,展示我国各个地方的著名风景区,使学生能够对家乡产生热爱之情,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组问题互设,夯实理论基础
        以《伟大的改革开放》为例,教师将课堂互动讨论时间交给学生,并将班级学生事先划分为4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设置生活化问题并作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以确保互动讨论过程的有效性。比如,第一小组向第二小组提出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机制下,我国的基层工商业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三小组向第四小组提出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教育与医疗体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当各个小组提出问题后,每一个小组成员应当积极讨论、分析,联系身边发生的变化,努力解决问题。比如,第二小组的答案是:“改革开放以后,基层工商业日渐繁荣,个体经济注册数量与日俱增,如中小型超市、生鲜店、理发店、饭店等。”而第四小组的答案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全面贯彻执行。过去上不起的学生,现在借助于国家及政府的资助,有书念,而且读书和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逐年减少。”这种联系生活实际、设置互动问题的方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大有帮助。
        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实践
        课堂教学往往是理论大于实践,对于学生而言是枯燥单调的,甚至思想政治课被贴上“背诵”“说教”的标签,导致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知识的本质与对生活的指导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真正实现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融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例如在讲授“中华文化”的理论知识时,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中可以转变方式,减少学生书面作业量,带领组织他们去当地博物馆、展览馆亲眼参观文物和古董,亲身感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实实在在的中华文化魅力面前,通过激发学生由衷的爱国情感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知识。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也日益生活化,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情况下对教师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学与人才培养需要。面对高中思政课教学中“伪生活化”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从学生实际认知能力与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制定符合学生兴趣的生活化教学模式。科学创设教学情景,实施体验式、探究式学习,牢固树立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理念,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改造。
参考文献
[1]蔡静.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华少年,2020(11):191+193.
[2]赵彦斌.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高考,2020(03):107.
[3]田淑贤.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1):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