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农村小学唱歌课的误区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张双凤
[导读]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着刻求轻唱、误选范唱方法、误把整体一分为二或更多、刻求创编或多媒体课件、全盘否定传统教学等误区,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误区,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四川省中江县普兴镇中心学校    四川中江   张双凤     618100

摘 要: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着刻求轻唱、误选范唱方法、误把整体一分为二或更多、刻求创编或多媒体课件、全盘否定传统教学等误区,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误区,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关键词:农村小学;唱歌教学;误区;措施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学得快乐, 是为大众服务的,而不是为了专门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材。在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某些音乐教师对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的片面理解,乃至对音乐艺术其特征的错误理解,出现了各种各样有背于小学音乐教学规律的现象,造成了教学效果较差,并产生不良后果:一是使很多学生失去了获得音乐艺术实践能力的最佳启蒙时机;二是延误了学生音乐艺术实践能力最佳发展时期。由于音乐艺术学习有其本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错过了最佳启蒙时机和最佳发展时期,会造成一批原本爱好音乐的学生的终身遗憾。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上好音乐课已成为广大音乐教师研究的课题。而如何教会学生唱好歌则各有各的观点,这就导致有的老师会步入唱歌教学的误区,这些情况在农村小学出现得更多。下面就对农村音乐唱歌课中容易出现的一些误区作一下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一、克服刻意要求轻唱误区,培养良好发声习惯
        目前很多农村音乐教师为了塑造学生的声音,刻意要求学生轻声唱歌,不管是何种情绪的歌曲,一律轻唱,以求和谐、不喊叫。相较于传统唱歌教学中扯着大白嗓子喊叫似的唱歌方法来说,这似乎已经是一种进步了。但是,我认为以上这两种唱歌方法都属极端式的教学,前者刻意压抑孩子们的声音,无视歌曲的情绪和表现内容。也许教师的原意是想让学生学会控制气息,但是,大多数学生却在演唱时表情呆滞,嘴巴呈蠕动状态,不敢唱了。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相反,久而久之,甚至会扼杀孩子唱歌的兴趣,这对于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情感意识和提高音乐表现力及创造力都是很不利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什么样的声音才能更好地表现一首歌曲呢?教师可以从这几方面去尝试:一是良好的姿势,灵活的口型,生动的面部表情;二是选择合适的发声曲,因为适宜的发声练习是唱好歌的关键,特别是高段有些学生正处于变声期,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嗓子;三是要重视唱歌教学中声音的处理,应以自然为好;四是不同情绪的歌曲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精选范唱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新知的内动力。下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发声技能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技趣相生,从而达到“以悦助情、以趣激情”的目的。


例如:柯达依编曲的匈牙利民歌《咕咕大谣》中歌词后面是这样的:小猪说道:“鄂鄂鄂”,羔羊说道:“咩咩咩”,小鸡说道:“叽叽叽”,母鸡说道:“咕咕大!”如果音乐教师用美声唱法来唱,那么小猪说的听起来像小熊说的,羔羊唱的听起来像老绵羊叫的,小鸡唱的听起来像老母鸡在叫,这样给学生产生一种误导,对各种动物的声音分辨模糊不清,上课的效果也不会好的。
        如果小学音乐教师模仿童声给学生教唱,小猪说的:“鄂鄂鄂”,学生就真的想象起小猪的模样,并学会了它的叫声;羔羊叫,学生就想象出可爱的小羊羔在咩咩不停地叫着。这样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用的时间少,学生学得快,老师很顺利地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最后取得成功最主要的是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过渡自然,整体统一,突出主题
        小学音乐课是一种综合课,这是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一堂音乐课的设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而且要围绕同一主题,才能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并掌握知识或技能。这是我自己在上一堂音乐课时所产生的失误。我把一首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刻意地进行训练,学生不知道我究竟要他们干什么。由于活动目的不够明确,结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使后面的内容安排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整节课好象前面大半时间是纯粹的节奏训练,使时间安排比例失调导致了这节课的失败。不管是什么课,整堂课都应该是个整体,内容安排的界限不应该这么明显,过渡是很重要的,不然学生会感到很疲劳。对音乐老师来说备课时备学生与备教材同样很重要。
        四、巧用创编、多媒体课件等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在新歌曲教学后刻意地追求创编。这种为创编而创编的做法太过于做作,不自然,也是不可取的。包括小组讨论与多媒体的使用也和创编一样,要根据课堂设计的需要而定,不是说要上好课就必须要用到多媒体和创编。因为这些都是为上好课服务的,如果课上根本不需要,那又何必多此一举。正如有个专家说的,一堂原本非常完美的课里,如果刻意地加上小组讨论或创编,结果事得其反,这将成为整堂课的败笔所在。
        五、课改下正确处理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之所以这么长的时间被人们所肯定并使用,肯定是有它自己的优点的。如果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很可能导至课堂纪律松散,教师失去威信。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但不是乱动,随自己动,应该是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有组织有规律地动。唱歌是孩子们感到快乐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表现自我的最好途径。让他们边唱边表演,会使他们情绪高涨,活泼的天性得以表达,而且长期下去还能培养他们热情、友好的性格。但是课堂常规还是不能丢掉的传统教学中的优秀部分更不能丢。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了解学生的需要,教给他们迫切想要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觉得学有所用,从而更加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研究表明,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在学龄前就已经开始发展,小学阶段是发展少年儿童音乐才能的最宝贵时期学生喜欢唱歌、听音乐,教师应加以引导,培养他们具有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我们农村音乐教师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资源及教师本身的资源,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创作。使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爱上音乐课。作为我们就更加要爱学习、有思想、有创新能力、有研究能力。要做个有理想的人,有本领的人,能用耳朵、眼睛、心灵去感受的人。让我们牵着学生的手,共同走进风雨,共同在学习中成长,在行动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