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王伟林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王伟林
[导读] 要让学生真正喜欢音乐课,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那么,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转变音乐教学观,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四川省德阳市第一小学校  四川 德阳   王伟林  618100

[摘要]:要让学生真正喜欢音乐课,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那么,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转变音乐教学观,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关键词]:激发 兴趣 尊重 创作 网络
        每逢音乐课,班里的很多学生会高声欢呼“下一节是音乐课啰|”是的,人类需要音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在他们的欢呼声中,我能感觉到我们的学生应该也是热爱音乐的。然而,我们的音乐教育却并不见多少成功学生喜欢唱歌,喜欢听音乐,却难熬短短四十分钟的音乐课,这是为什么?我认为这是因为音乐课没能真正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你的音乐课。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进行音乐审美教学的先决条件。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象来达到这一目的。
      一、转变音乐教学观,正确把握教师角色的定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对于音乐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把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应将我们的教学建立在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念上。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长期以来,我们更多注重音乐技能、技法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的美,更多地关注教师本人的情感体念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音乐情感。一上课就是“哆、唻、咪”与其它科目一样,标准的“满堂灌”而有多少学生会对这些呆板的音乐符号感兴趣呢。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抹煞了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相对独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欲望。
        1、只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更大程度上发展学生的爱好。
      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们对音乐的喜好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在“纯粹的音乐知识的传授”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引路石”。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是上得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2、只有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需求。



      音乐是生活的“调剂品”,优美的音乐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能增进健康、调节人的情绪。音乐教学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的受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渐渐丧失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不论你在课堂上给他欣赏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音乐,都会有不少同学无动于衷,毫无感觉。所以,我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而不是教师的自我陶醉,如果这样,学生就能用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真正迷上音乐。
        二、通过“创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音乐课特点,及时合理的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1、? 旋律的创作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创作旋律,再弹奏出来,展示给大家,这对学生来说是何等高兴的事!比如,让学生哼几句表现快乐心情的旋律,再比一比,谁的旋律最能表达这种心情,然后教师再用钢琴弹奏,让全班学生跟唱,这时,学生会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作曲家,我们也能创造出美妙的音乐,这样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深化。
        2、? 歌词的创作
        平时,我们能听到有些学生把某些旋律简单的歌曲改了歌词以后进行翻唱,其实,这就是一种歌词创作的好方法,在上音乐课时,我也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了这种创作活动,如:《只要妈妈露笑脸》,把妈妈改成对你最关心的其它人,再相应改动某些句子,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再让学生唱给大家听,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 舞蹈的创作
        几岁的孩子,听到节奏鲜明的音乐,便能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于是,我会根据学生爱表演的特点,对学过的歌曲按自己的理解,展开合理的想象,自编舞蹈。在教《粉刷匠》时,我事先让学生用报纸折好一顶圆锥形的帽子,上课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粉刷匠,戴上帽子,边唱边做动作,一直到下课,同学们还沉浸在快乐的音乐之中,学生自然而然喜欢上了这堂音乐课。
        4、边听音乐边作画
      平常我们看书、画画时,喜欢听听音乐,一听音乐便有了创作灵感,我在教《赶海的小姑娘》时,就让学生把歌词中的音乐用图画表现出来,短短几分钟,学生便在音乐声中创作出了一幅幅海边的美景。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说:“上音乐课时还能作画,真是太开心了”。
        三、利用多媒体,使音乐课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学为音乐教学开辟了更广阔的途径,使音乐教育朝现代化的方向跨了一大步,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枯燥的音乐理论趣味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教师如果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多媒体,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育结构,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真实地、自由地表现自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