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唤醒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刘代茹
[导读]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达、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隐峰学校  四川 什邡   刘代茹   618400

摘要: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达、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数学符号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因此,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对学生数学符号感的培养,使学生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
【关键词】符号意识    符号感     数学符号   数学学习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关于数学语言,我认为有这基本的三种形态。第一种文字语言,第二种是符号语言第三种是图形语言。比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教师们就会让学生经历描述三种数学语言的过程。创设这样的情景:学校买来一批桌椅,一张桌子62元,一把椅子38元,一个班级52套桌椅共需多少元?计算方法有2种:(62+38)×52        62×52+38×52。用文字语言来描述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用符号语言描述是(a+b)×c=a×c+b×c,最后用图形语言。??数学是一门符号性学科,从种意义上来说,数学正是因为其符号的简练性和抽象性才显示出数学的美丽。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一、联系现实生活,渗透符号意识。
        在平常的生活中,学生就已经见识到了很多符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符号世界,这个符号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如最早认识到男女厕所的符号,在一些宾馆、大厅的标志上有轮椅的表示是残疾人的专用通道。车站、公共场所圆圈里带有香烟,表示不准吸烟,严禁烟火等,交通标志有更多的符号。细心观察,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世界。
        (一)体会符号的直观性
        在小学数学中有数字符号1、2、3、4……,运算符号+-×÷。这基本的四则运算符号,是多么形象,直观,它们本身也有很强的人文性。比如减号“-”,减少了,飞走了,跑走了,就是要用减号连接。而在减号上加上一竖,是为了表示更多,得往上加。
        (二)体验符号表达的简约性
        数学符号不仅具有简洁性,而且十分实用。在教学分数中,教师都意识到学生只要能够弄清楚分数的意义,对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帮助。而分数线,这个符号就具有简约性, 2/3读作三分之二,表示什么意思,这其实是很“愚蠢”的问题,三分中的二分啊,意义同样也渗透在写法中,通常都是先写分数线,表示要先平均分,再写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几份,最后写分子,表示取了其中几份。分数线还相当于除号,2÷3=2/3。
        (三)感受符号的转换性
        在数学活动中,符号间的转换及其表达方式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数学教学中要选用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四)领略符号的通用性
        符号语言是数学中通用、简练、特有的语言,是人类数学思维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表达式。


在数学中各种量的关系、量的变化以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以符号形式来表示的,即运行着一套形式化的数学语言。例如教学“加法运算定律”时,教师出示教材情景图,学生思考后列出算式23+71=94(千米),教师引导学生发现23+71和71+23可以用等号连接。师: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师:对!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那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生:我这样表示,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我用图形表示△+○=○+△。 生:我用字母表示,a+b=b+a。 学生对一些具体算式有了初步的感知、体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再统一成通用的字母符号,不仅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且让学生领略了符号的通用性,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感。
        二、创设情境,增强符号感
        学生有潜在的符号意识,那我们就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从生活的情境中提炼出符号,既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的符号语言的通用与简洁。
        单独的一个符号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大,关键在于它的具体情况结合在一起,而产生了实际的意义。这是将问题具体化,接着让学生学会个性化的进行符号表示。最后在师生共同的合作中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在熟悉的现实背景中,不仅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符号感,同时学生也发现了用字母表示数,使数学问题变得简洁。而且还巧妙地让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的必要性,体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动手操作实践,感受符号化
        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用符号的直观所具有的转换、通用等特性,学生才会认识到符号的好处,才会喜欢上数学符号,才能养成爱用符号的习惯。比如,认识数字“6”,观察6个苹果,6支铅笔,6个人……它们的数量都是6。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既是一种符号感的培养,也是数感的培养。当学生看到数字6,就会和数量是6的具体实物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地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字6的实际含义,这就是对数量进行符号化。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去培养、去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只有这样学生对这些数学符号,才不会感到陌生,才能让这些数学符号真正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四、解决问题,发展符号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况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的意义,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发展符号感。
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是一项长期的、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是随着学生数学思维的逐步提高而发展的。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适当的、分阶段的进行一些数学的符号运算,从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中运用数学符号语言加以概括与提升。
        五、灵活恰当运用,强化符号意识
        数学知识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载体,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是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必须经历一个具体到抽象,最后到具体的过程。教师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灵活运用。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在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要让学生先自主探索,再合作交流,比如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了正方形,也可以转化成了长方形,还有的学生会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最终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总之,有良好的符号意识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懂数学符号就无法学好数学。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以强化与拓展,在应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