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探究式能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陈晓敏
[导读]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己渐渐走入课堂。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发展探究型思维为目标,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探究为途径,以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与学。

四川省中江县集凤镇中心学校石垭分校    四川中江     陈晓敏    618100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己渐渐走入课堂。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发展探究型思维为目标,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探究为途径,以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与学。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责,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终生受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渐渐走人课堂。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发展探究型思维为目标,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探究为途径,以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与学,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
        下面,我就自己对这一学习方式谈几点想法。
        一、引导发现,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反映。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如教学《麻雀》,我讲到“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救小麻雀”从而体会了伟大的母爱,随即有一个学生胆怯地说:“课文里并没有说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微笑地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时,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被激活,大家再次深入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亲子之情。”
        二、鼓励参与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研究性
        (一)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自主探究的氛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探究型的人才。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乐于为孩子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空间,自主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美国当代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只有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自主探究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一个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探究问题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探究,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探究也会更深入、更持久。
        (三)建立合作小组,提供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
        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 ,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己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获取知识的机会。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对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都具有重要作用,每个学习者的智慧都是群体共享的学习资源。
交流是合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完成的质量如何,也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反馈。其次,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把谈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学习热情去探究知识。
        (四)巧妙设疑,加强自主探究的实效性
        激发探究的兴趣是一切发现和探究的基础,学生的质疑是他们创造灵感的催化剂。新课改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正是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放到了重要地位。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但能对文章内容的感悟起到帮助,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思考、乐于探究和讨论问题的动机和兴趣,从而达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
        二、放手实践,品味探究成败的过程性
        “落在猫脚里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给予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所以,自主探究要重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的。
        三、张扬个性,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立理解、独立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新探索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总之,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此责,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已习惯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