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调问题探究,提升地理思维品质——以“地球的公转”为例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传得乐
[导读] 初中地理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在教学目标上发生了改变,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的传递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应让学生在知识获取中有自我认识和思考,以获得综合思维,掌握区域认知能力,有地理实践力的发展。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高良民族中学   传得乐   655800

摘要:初中地理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在教学目标上发生了改变,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的传递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应让学生在知识获取中有自我认识和思考,以获得综合思维,掌握区域认知能力,有地理实践力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小步调问题探究,提升地理思维品质——以“地球的公转”为例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步调问题;地理思维品质;探究
        引言:课堂教学无论传授什么内容,使用何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要使课堂生动有效,关键是看问题设计的质量。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式,旨在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它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引领,以问题整合内容,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促进思维、增进能力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地理问题探究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问题设置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不匹配
        从目前初中地理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与学生基本素养不匹配。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没能准确掌握学生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不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由此可见,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应积极加大关于学生基本情况掌握和了解方面的工作力度。
        (二)教学实践与生活的联系有待加强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完全将教学内容放在教材上,习惯于依赖课本进行教学,缺乏拓展教学的意识,未能将生活中的地理案例引入课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侧重于讲解地理课本上已有的内容,往往不会应用结合地理知识点和实际生活进行教学的方法,导致课堂教学的内容枯燥无味,教学实践过程难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在参与学习时理解难度大,增强学习负担。
        二、初中地理小步调问题探究
        (一)通过问题树立学习目标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原因是学习地理知识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抓不住单元章节中的重点,所以学习也就呈现出漫无目的趋势,造成知识理解依赖教师的讲解的局面,知识的理解也就变得理论化。问题导学在应用上可以树立学习目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核心设计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进行呈现,为学生的学习理解树立学习目标。
        (二)通过递进式问题锻炼思维
        递进式问题链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以“问题”为线索,将难度较大的问题依照知识、能力、思维层次与结构拆分成一个个、一组组彼此关联的问题,使前一个问题成为后一个问题的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问题都能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梯度和逻辑结构的“问题串”,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思维由识记、理解、应用等较低层次走向分析、综合、评价等较高层次,从而逐个击破知识难点、提高思维能力。



        (三)设计与知识的相关问题
        在问题导向教学的应用中,教师要注意导向下知识的有效获取。在实际的应用中,部分地理教师过于关注问题对于学生的导向,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质,学生在问题下学习积极,但是地理知识的获取不够完善,也没有形成记忆。因此,在地理问题导向的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与知识相关联,不能脱离课程知识的内容,以此为有效获取理论知识提供保障。
        (四)结合教材进行问题情景创设
        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很多知识都要通过对教材的讲授来传递给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由教师来引导其进行解答。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教材进行问题情景创设,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进行问题情景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问题情景创设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问题情景创设,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将一些生活性的娱乐元素加入到问题情景中,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想象,对解决问题产生一定的兴趣。通过教材进行问题创设,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教材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可以发散自身的地理,促进自身进行思考,不仅提高了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地理地理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地理。
        (五)进行教学总结
        问题探究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过程中,教学总结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帮助地理教师及时查找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以此确保整体教学质量。为此,在阶段性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能对这一阶段学生的问题探究学习开展成效进行总结和评估,然后反思自身的教育引导工作,围绕学生问题探究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查找自身教育引导方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案。在日常教学中,地理教师还要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在问题探究学习中存在的阻碍,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而为初中地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六)合理设计问题
        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让学生思考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从而使其透彻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时,应合理设计问题,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未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并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清平.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J].名师在线,2019(33):47-48.
[2]封扬.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智慧,2019(29):137.
[3]张慧.浅谈初中地理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实践[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5):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