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陈琳
[导读] 语文教学是学生不断学习的内容,也是生活中的必要元素,浅至人们平时的言语,深至人们的思想品质,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体现。在教育培养启蒙时期,语文占据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的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质。

仁怀市盐津第二小学    陈琳

摘要:语文教学是学生不断学习的内容,也是生活中的必要元素,浅至人们平时的言语,深至人们的思想品质,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体现。在教育培养启蒙时期,语文占据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的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质。文学是语文的载体,而阅读又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如何能够展开有效的阅读教学工作,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和阅读理解的能力,是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综合素质
        新课标背景下,教育部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格外重视,要求教师既能够达到高质量的语文知识教学,还需要提升学生博览群书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语文学习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和品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阅历,逐渐培养文化素养,对于思想建设和自身气质都有较好的推动作用。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单纯的根据课本内容展开教学并不能让学生有效的掌握语文内容,而是应该借助学生的特点来拓展语文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正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拥有品质和思想,做一名对和谐社会建设有贡献的的青少年。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展开教学的论述,并进行以下的总结。
        一、通过积少成多的引导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分支,在日常的语文课本教学过程中,每一篇文章都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与日常的课本相结合,在生动的语文课堂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课本的内容展开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增加自主阅读的兴趣,借助课下时间进行相关文章的查询和阅读,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让学生能够积少成多,逐渐拓展自身的语文能力。
比如,在阅读的环境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的阅读内容,文言文、散文、寓言故事、记叙文等,这些都是文字的载体,教师可以在阅读中逐渐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在进行《寓言二则》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讲述,《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是较为经典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教育意义,能够让学生明白出了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和万物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破坏了反而会起相反的结果。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生动的故事讲解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配合教师进行知识的学习。当课本内容讲述的差不多的时候,教师需要不断的拓展学生的兴趣,问问学生喜不喜欢寓言故事,愿不愿意继续阅读,之后为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课外寓言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提升学生懂得阅读意识,积累一定的思想和知识。



        二、借助提问的教学方式,提升阅读思考能力
        提问是语文教学的方式之一,通过问题的深入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探究文章中的内容,作者的情感以及文字的表现力,懂得如何能够在文字中传递真挚的情感,如何在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思想。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的能力,形成自己思考和分析的意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阅读的引导工作,通过逐渐深入提问的方式来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便于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中提升阅读水平。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金色的草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提出一些问题:这片草地出现在哪?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草地会变颜色?通过问题的加深学生会根据文字内容认真的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答案的揣测。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环境之中,教师需要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沟通,让学生有了参与感,主动将自己的思想展现出来,便于开展后续的语文阅读和理解。最后教师在讲解时学生会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及表现手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拉近学生与语文之间的关系,降低知识的抽象性,丰富学生的语文思想,达到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三、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丰富语文教学氛围
        小学阶段的教学对学生而言是启蒙教育,教师需要展开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综合教育,让学生可以在习惯和兴趣下进行语文的阅读。日积月累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在阅读环节中融入每日阅读,通过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让学生逐渐接受阅读,体会书籍带给自己的质的飞跃,丰富自身的内心世界,充实生活。久而久之学生能够在每天的阅读中积累自己的思想财富和知识财富,有效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比如,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打卡的方式展开每日阅读的训练,挑选一些小学生容易接受的阅读内容,让学生每天进行阅读,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和主动阅读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可以在长期的阅读中积累知识,形成阅读的兴趣,建设阅读的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展开有效的阅读环节,教师可以提供一个阅读软件,其中涉及的学生的阅读总时长和阅读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可以将阅读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日积月累来提升语文知识。
总结:综上所述,小学阅读是语文教学环节的重点内容,教师需要借助多样性的方式展开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形成自身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阅读的质量,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 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刘婷婷.学周刊.2018(08).
[2] 学生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范慧影.文学教育(下).2017(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