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赵汉清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赵汉清
[导读]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四川省中江县小南街小学校  四川中江     赵汉清   618100

【摘要】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反思   培养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是学习数学重要途径。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尽管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思考,能够主动思考的仅限于一小部分学生,大多数学生还是在等待老师的提问,被动地思考,或等待其他学生的回答后,在想自己应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只是关注结果的对与错,至于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不去多想,思考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激励性评价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认知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设计情景,让学生形成思维上的正误冲突,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引发解决问题的内心意向,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说些提醒性、激励性的评价语,以对学生巧妙点拨、无痕引导,如“能不能说清楚”“说对了但说得不全” ……要多来些赞美的鼓励性评价,如“非常善于联想”“很不错”“哎呀!真了不起”“太棒了”等,以此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适到最佳状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反思”成为可能。
        二、在规律探究处设问,诱导反思
        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突破重点的过程。数学学习要像进行科学探究似的,提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找到答案或者总结出结论;也可提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提示性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自己去寻找答案,实现知识的顿悟与内化。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揭示问题、探索知识和规律,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


巧设提问让学生由疑惑不解,进而积极思维,到最后豁然开朗,如此递进,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学习效果。
        三、在作业时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坚持每节课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在作业时,分析本题有什么可反思的知识,自己在分析过程中是因为哪上个知识点不熟或不灵活才导致思维受阻,别人的思路和自己有什么不同,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长期的引导,学生从不习惯变为习惯,从而养成不轻易放过每一道题,把自己的每一道作业题当作自己创造的一个作品来完成。
        四、在考试结束后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考点,就是指在试卷中经常出现的练习形式。考点处询问就是在课堂教学时,为了引起学生对学习相关知识的重视,教师针对这些“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考试的相关内容,力求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及时准确地掌握这个知识点,使学生在今后学习和复习中学会有的放矢,实现有针对性地把握考试命脉,进而培养学生对试卷习题的反思能力。课堂中,教师在考点处反问时要力求突出重点、难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些容易但必考的考点,教师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加以说明与强调。对难一点的内容,可把问题分解为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一系列小问题,通过问题层层地推进、解决,帮助学生理解有难度的考点,让学生学会从考试的角度来反思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例如,在做习题时,是最容易发现学习弱点、发现考点是否掌握的环节。在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在考点上设置几个问题,以便让问题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对知识进行自我内化,主动去反思。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填空题:计算-时,先求(6)和(7)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最小的倍数作(分母),把和分别化成()与(),最后相减求出得数。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思维方法,又在习题考点处诱导学生反思。
        五、利用纠错本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让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把每一次作业及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摘抄下来,过一段时间进行错题的比较,自己存在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在总结中反思,这样会取得好的效果。
        六、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