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李红莲
[导读] 在教学“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的过程中,应当连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并充分发挥其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结合教师的引导,帮助小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传授其基本的阅读方法,这样就能够将课内阅读自主延伸至更为宽广的课外阅读。

湖北省宜昌当阳市实验小学      李红莲    444100

摘要:在教学“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的过程中,应当连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并充分发挥其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结合教师的引导,帮助小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传授其基本的阅读方法,这样就能够将课内阅读自主延伸至更为宽广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教学策略
        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这一背景下,部编教材在小学设置“快乐读书吧”栏目,整本书阅读正式走向课程化的道路。但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问题是,课堂上有时间让学生读厚厚的一本书吗?摆在学生面前的问题是,我读不读,老师怎么知道?因此,怎样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读完一本书,把书读懂、读透,方法很重要。首先,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规划教学目标;其次,要设计有趣的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最后,要创设条件让学生交流切磋,每天都能快乐读书。
        一、巧妙切入,激发兴趣
        各种类别的书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比如小说往往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来激趣。六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中出示了《童年》的片段,讲述的是阿廖沙与外祖母初次见面交流的情景,其中“可笑”“让人糊涂”等儿童化的语言,充满童真童趣,加上外祖母慈祥、有幽默感的形象,均能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整本小说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生动、有趣的片段,让学生读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例如补充《童年》中奥夫相尼科夫家三兄弟玩捉迷藏的片段;《小英雄雨来》中铁头他们排队往前走的片段;《爱的教育》中描写放学时下雪的情景的片段。童话有奇妙的想象、鲜明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童话的这些特点来激趣。三年级上册《快乐阅读吧》中,在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补充一些生动有趣的形象,如穿靴子的猫、青蛙王子,配上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形象。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画这些形象,再互相交流。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童话故事阅读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和活动来激发阅读兴趣,同时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实现阅读方法从课内向课外迁移。教学二年级上册《快乐阅读吧》,可以把学过的借助插图、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等方法,渗透到课外阅读指导中去。比如《小鲤鱼跳龙门》,可以提醒学生利用书中的插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故事的主要内容。再比如《孤独的小螃蟹》,可以这样来设置活动:“小螃蟹”也给你准备了几个“词语漂流瓶”,他把它们藏在了故事里。请你边读边找,试着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想想下面这些词语的意思,和大人交流:孤独 水淋淋 呆头呆脑 模糊 胆怯 安慰
        二、有效结合,内外衔接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以教材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教学的,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但是由于其数量有限,不利于学生阅读量、阅读面的拓展。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对“快乐读书吧”版块的科学运用,就实现了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提高了学生阅读教学的效率。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快乐读书吧”,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在“快乐读书吧”进行精彩片段的介绍,来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对整本书的有效课外阅读。如在三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中节选了《丑小鸭》的片段,引起了学生对丑小鸭命运及遭遇的关注,实现了对整个童话故事阅读兴趣的激发。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快乐读书吧”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使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结合。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教学内容主要是寓言故事,在“快乐读书吧”中通过《叶公好龙》寓言故事的引入,还向学生介绍了《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相关类型的阅读资料,使学生能通过“快乐读书吧”的引导,进行寓言这种文学类型资料的阅读,实现了对这一阅读主题的深刻理解。
        三、留下痕迹,丰富积累
        “快乐读书吧”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培养语感,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记录,留下阅读痕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将吸收的语言知识内化为语文能力,为写作做好充分准备。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阅读记录卡”,将课外阅读过程中的生字词、好词好句、精彩片段、读书心得等记录下来,不断扩充学生的语文储备。学生只有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才能在写作中“得心应手”,写出文从字顺的作文来。为了落实这项工作,教师要抽查、不定期查,并做出阅读评价,鼓励学生做好阅读记录,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除这种记录方式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类记录,如将课外阅读中描写春天的诗词和语句整理在一起、将描写人物的词语、句子收集在一起……若教师能坚持做好这项工作,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将会得到突破性的提高。
        结束语
        总之,“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的设计不仅与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相吻合,而且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载体。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体现这一板块应有的教育教学价值,也要立足多元的视角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这样才能够将高品质的课外阅读真正融入课内学习中,为学生的阅读以及写作奠定良好的根基。
参考文献
[1]肖丽丽.浅谈“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策略[N].商丘日报,2020-05-21(007).
[2]赵文清.为学生播下读书的种子——浅谈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28):17-19.
[3]郝跃军.“快乐读书屋”教学策略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08(33):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