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角下高中化学实验学习分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1月   作者:刘琳
[导读] 高中化学实验的学习趋向生活化之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高中生更加快速、更加深刻的理解化学知识和相关的自然现象。高中生处于学习化学的初级阶段,尚未打好基底便要接受枯燥的辞藻知识,这显然是为人所难。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  山东日照     刘琳   276800

【摘要】高中化学实验的学习趋向生活化之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高中生更加快速、更加深刻的理解化学知识和相关的自然现象。高中生处于学习化学的初级阶段,尚未打好基底便要接受枯燥的辞藻知识,这显然是为人所难。因此,将化学知识日常化,让学生随学随用,换句话说就是让化学知识取于生活,用于生活,使之更贴近现实生活。本文将从生活视角入手,分析高中化学实验学习。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视角;兼容学习
        世界间物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可以大致将世界物质划分为宏观物质与微观物质。此二者,均可以通过化学进行观察研究。也就是说,化学的研究对象均可在日常生活中平常所见得来。由于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化学作为学科被列入教育科目。将高中化学实验课程进行生活化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明智的。因为这样一来,我们高中生就可以把高中化学实验课上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联系起来,从生活化的视角去感悟科学的真谛,也有利于我们高中生形成一个感性的认知,从而提升把知识内化的能力和本领。下面就从高中生的立场和态度,对如何把高中化学实验进行生活化的学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一、学习高中化学之现状
        化学在理科分值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联系初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的重要枢纽,高中化学教学基本采用梳理基础理论、引导认知化学方程式、简单实验等方式。
        因为秉承着分数体制,家长、学校、学生无一不在用考试分数划定档次。由此有两类最直观、也是最普遍的问题影响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其一,唯分数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我学习认知,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效能,学习习惯囿于考试时效。在这个层面谈论化学要如何高屋建瓴,并不现实;其二,轻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实践与认知之间交织相错,紧密相连。换句话说,化学实验产生认识化学的需要,化学实验为化学认识提供了可能,化学实验使得化学认知得以产生和发展,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认知的唯一标准。同样,化学认知指导化学实验。然而,在传统课堂学习中,如若因化学实验设备的缺乏,导致我们学生无法进行有效实验学习,也会降低我们学习的积极性,使本来枯燥化学学习变得更加无趣,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化学学科是一个极其重视动脑动手的学科。实践与理论共同推动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仅重视其中一项而忽略另外一项,就会成为行动的跛子。化学的学习之路注定不能长久。



        二、化学学习生活化
        既然对于化学的学习如此重视实验出身,那么对于化学实验的选材就需要细细斟酌。
        首先,化学实验物品日常化。充分运用化学知识的优势解决非日常性材料的实验,在实验室外,结合教科书和化学常识进行日常物品的化学实验。比如,利用厨房液体调料作为试剂,蔬菜水果作为实验主物,废弃瓶罐作为实验仪器。
        其次,化学实验方式日常化。实验方式是指从某一现象为原点进行扩散性思维,抓住化学的特性,思考分析实验特质。比如,盐变成雪花;酒精燃烧时撒盐,有黄色火焰出现;放在盛有水的杯中的筷子有明显曲折等,取材容易,实验步骤简单,却可以思考其中深刻的道理。
        然后,化学实验资源日常化。两点一线的学生生活,决定了学生的生活区域主要集中在学院和家宅。由于学校人流量比较大,建材的消耗磨损相对严重,因此在选择建筑材料上多选择具有耐用抗压性质的,在维修护理方面,也是常态。对此,可以选择楼梯扶手处的钢管材质,思考钢管材质的物品为什么容易生锈?为什么对其进行喷防锈漆后就不再出现生锈迹象?钢管的特性是什么?防锈漆的原材料和特性是什么?经过抽丝剥茧后逐步深入了解一个乃至一类事物的特性。扩充学习面从而深入掌握一门理论。家庭由于生活资源信息多样,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了解社会热点事件,比如通过地沟油事件,分析地沟油的化学性质,分析对人体的危害。还可扩充了解地沟油的产业发展,化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最后,化学教材重难点日常化。元素化合物一直是多数学生的难以克服的难点。为加深此点,可自行结合生活常见的物品,如瓜果蔬菜、钢铁铝箔等探寻其中元素化合物,化部分化学物质为整体生活物质,宏观把握化学理论。
        结语
        化学知识从来就不只是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作为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化学实验渗透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每天看到的、闻到的、接触过的、尝过的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将理论的阳春白雪化为“通俗文化”,解决遏制该理论发展进步的最大绊脚石。重新具备形而上学的所有的表现形式的化学理论并将其融进日常生活,降低学习化学理论的准入门槛,充分扩开扩大理论的群体受众面。高中生要理解自身尚处在学习化学的初级阶段,尚未打好化学基底,因此,更需要随学随用,及时消化课程难题,有效进行化学实验,换句话说就是让化学知识取于生活,用于生活,使之更贴近现实生活。
参考文献:
[1]丁培桓. 生活化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实验学习分析[J]. 学周刊, 2019, 390(06):69-70.
[2]刘莉莉. 生活化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实验学习分析[J]. 高中数理化, 2019(6).
[3]单童童, 周建. 生活化视角下高中化学实验学习研究[J]. 人文之友, 2019, 000(007):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